[发明专利]中继的识别方法、中继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043.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0 | 分类号: | H04W8/20;H04W8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地址: | 5238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识别 方法 确定 终端 网络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的识别方法、中继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继UE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第一PC5Layer‑2标识;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Uu标识;其中,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继的识别方法、中继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如第五代新空口(5th Generation New Radio,5G 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等通信系统,均可支持副链路(Sidelink,SL)传输,即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也就是终端)之间可不通过网络设备而直接在物理层上进行数据传输,也即SL中继架构。
考虑到在SL中继架构中,由于远端(remote)UE需要通过中继(relay)UE的中转,与服务基站之间建立自己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和端到端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因此,远端UE和服务基站之间是需要进行端到端的非直接或直接交互。相关技术中,当一个UE在由直接(direct)链路(也就是,远端UE-服务基站)切换到非直接(indirect)链路(也就是,远端UE-中继UE-服务基站)的过程中,或者,由indirect链路切换到direct链路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实现一些如测量过程、上报过程、重配置过程、切换信令过程等。
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在实现如上述的测量过程、上报过程、重配置过程、切换信令过程等时,缺乏有效的中继UE识别机制,导致SL中继架构的构建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的识别方法、中继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能够提供有效的中继UE识别机制,以解决SL中继架构的构建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继UE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第一PC5 Layer-2标识;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Uu标识;其中,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远端UE发送第一信息给服务基站,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携带有第一标识;所述远端UE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至少携带有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基站识别第一中继UE,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远端UE识别第二中继UE,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二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服务基站接收中继UE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第一PC5Layer-2标识;所述服务基站接收远端UE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携带有第一标识;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第二信息给所述远端UE,所述第二信息中至少携带有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所述服务基站识别第一中继UE,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所述远端UE识别第二中继UE,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第一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的识别装置,应用于中继UE,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该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项: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第一PC5 Layer-2标识;向远端UE发送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中继UE的Uu标识;其中,所述服务基站服务于所述中继UE和所述远端U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