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光楔激光雷达模拟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468.9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3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雍成优;李志敏;方玮;赖际舟;吕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马玉雯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光楔 激光雷达 模拟 计算方法 | ||
1.一种双光楔激光雷达模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双光楔的初始位置为:光楔1右侧平面与光楔2左侧平面平行,楔角反向;根据双光楔的初始位置设置双光楔参数初始值,确定光源、双光楔和接收平面所在坐标系;
步骤2,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在光楔1左侧平面发生折射,计算在光楔1左侧平面的折射点坐标(m11,m12,m13)及出射光线的方向余弦(v21,v22,v23);
步骤3,第二次折射:第一次折射过程后的出射光线在光楔1右侧平面发生折射,计算在光楔1右侧平面的折射点坐标(n21,n22,n23)及出射光线的方向余弦(v31,v32,v33);
步骤4,第三次折射:第二次折射过程后的出射光线在光楔2左侧平面发生折射,计算在光楔2左侧平面的折射点坐标(n31,n32,n33)及出射光线的方向余弦(v41,v42,v43);
步骤5,第四次折射:第三次折射过程后的出射光线在光楔2右侧平面发生折射,计算在光楔2右侧平面的折射点坐标(n41,n42,n43)及出射光线的方向余弦(v51,v52,v53);
步骤6,计算第四次折射过程后的出射光线在接收平面上的投射点坐标;
步骤7,将光楔1和光楔2反向旋转,再重复操作步骤2-7,直至激光雷达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光楔激光雷达模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设激光发射点为原点,即θ光源点O坐标为(m1,m2,m3),以过O点、垂直于光楔1右侧平面的射线,即入射光的方向为z轴,设入射光线方向余弦为(v11,v12,v13),空气折射率为n0;
设光楔1的楔角为θ1,折射率为n1,转速为ω1,初始转角为α1,光楔1左侧平面与Oz轴交点为(m11,m12,m13),左侧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为(vL11,vL12,vL13),光楔1右侧平面与Oz轴交点为(m21,m22,m23),右侧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为(vR11,vR12,vR13);其中,vL11=sinθ1*cosα1
vL12=sinθ1*sinα1
vL11=cosθ1
设光楔2的楔角为θ2,折射率为n2,转速为ω2,初始转角为α2,光楔1右侧平面与光楔2左侧平面的距离为dist1、2,光楔2左侧平面与Oz轴交点为(m31,m32,m33),左侧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为(vL21,vL22,vL23),光楔2右侧平面与Oz轴交点为(m41,m42,m43),右侧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为(vR21,vR22,vR23),其中,
vR21=sinθ2*cosα2
vR22=sinθ2*sinα2
vR21=cosθ2
设接收平面与光楔2右侧平面和Oz轴交点(m31,m32,m33)的距离为dist2、rp,接收平面与Oz轴的交点坐标为(m51,m52,m53),接收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为(vP1,vP2,vP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4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