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供能导流曝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668.4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3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毅;俞霖;武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0;E02B3/02;E02B5/00;E02B15/10;F03D9/20;F03D9/48;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供 导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自供能导流曝气系统,包括多个活水引流系统、吸藻控藻一体机、第一导流槽、围栏和多个风能发电机组,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中部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处设有多个推流器,所述吸藻控藻一体机设置于引流口与围栏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槽远离围栏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与推流器对应的多个第二导流槽,多个所述活水引流系统设置于第一导流槽与围栏之间,所述活水引流系统的出水端与第二导流槽的入水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导流曝气系统的设置,可以对进入木桩围堰内的蓝藻有序收集,进入硬质沟槽,配合打捞和活水引流,将进入芦苇荡内的蓝藻有序处置,达到根本上预防和减小因为芦苇荡内蓝藻聚集造成的次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供能导流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光合细菌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它的发展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至今已有120多种蓝细菌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与满江红鱼腥蓝细菌共生的水生蕨类满江红,是一种良好的绿肥。但是,有的蓝细菌在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后引起富营养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华”,给渔业和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
但是现有的长三角地区,进入木围堰芦苇荡的死亡蓝藻聚集,芦苇荡内发白发臭,进入芦苇荡的陈年死亡蓝藻和有机物和外部水体交换缓慢,臭味明显。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进入芦苇荡的死亡蓝藻聚集,芦苇荡内发白发臭,进入芦苇荡的陈年死亡蓝藻和有机物和外部水体交换缓慢的问题,而提出的自供能导流曝气系统。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自供能导流曝气系统,包括多个活水引流系统、吸藻控藻一体机、第一导流槽、围栏和多个风能发电机组,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中部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处设有多个推流器,所述吸藻控藻一体机设置于引流口与围栏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槽远离围栏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与推流器对应的多个第二导流槽,多个所述活水引流系统设置于第一导流槽与围栏之间,所述活水引流系统的出水端与第二导流槽的入水端连接,所述围栏靠近引流口的一端设有控制隔离机构。
优选地,所述活水引流系统包括引流泵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引流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导流槽远离第一导流槽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隔离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与围栏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栅格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对称设置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栅格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栅格板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滑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设有锁紧口。
优选地,所述推流器与第一导流槽之间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桩。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槽与第一导流槽之间的夹角均为10°-50°。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均为水泥铸造而成。
优选地,多个所述风能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活水引流系统、吸藻控藻一体机、电机和推流器的输入端连接。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