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改造的真空缺(厌)氧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676.9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勇;王胤;周克钊;赵晓龙;朱榕鑫;吴嘉利;何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王悦 |
地址: | 61008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生化 改造 空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改造的真空缺(厌)氧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需改造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反应池分为若干反应区,所述生化反应池上方设有密闭反应器,所述密闭反应器向下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两者分别伸入对应的反应区,所述密闭反应器配置有抽真空设备。本发明实现基本原理:1、将新增的缺(厌)氧区做成密闭反应容器,2、密闭反应器底部设置两根管道与现状生化池相通,3、在密闭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抽真空管道,4、使用抽真空装置维持密闭反应器中一定真空度,使生化池中泥水混合液吸入并充满密闭反应器,进行相应的生化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改造的真空缺(厌)氧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及以有机物为主的工业废水处理一般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流程来处理。
预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对于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包括格栅、沉砂、沉淀(初沉池)等,格栅用于截留水中较小的漂浮、悬浮杂物,降低后续处理设施出现堵塞、设备磨损的几率。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初沉池主要去除可沉固体物质。由于现在污水处理厂一般要求营养盐去除,设置除沉池会减少后续生化段工艺碳源,影响营养盐去除效果或增加营养盐去除成本,故大部分污水厂现在已不设置初沉池。
二级处理即生化处理,一般情况下,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均在生化处理阶段去除。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初期,人们认识到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的危害,从而把有机污染物即碳源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固体(SS)的去除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水质目标。到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国家的普及,人们发现仅仅去除BOD5和SS还是不够的。氨氮(NH+4-N和NH3-N)的存在依然导致水体的黑臭或溶解氧浓度过低,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从单纯的有机物去除发展到有机物和氨氮的联合去除,即污水的硝化处理。到70年代和80年代,由于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污水氮磷去除的实际需要使二级(生物)处理技术进入了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深度二级(生物)处理阶段。
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泥膜混合法。
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范的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Process)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培养驯化微生物群体,这种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絮凝体被称为“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和生化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废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的有机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活性污泥生化反应使微生物得到繁衍增殖,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长,活性污泥通过沉淀与废水分离,澄清后的废水作为处理后的出水排出系统。
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泥膜混合法是即具有活性污泥法也具有生物膜法的处理方法。
为达到营养盐(氮、磷)去除目的,一般生化系统中需设置厌氧区、缺氧区。随着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生化池中缺氧区容积逐渐变大且设置位置也变得复杂。
污水厂在提标时,由于排放标准提高。工艺上往往要求扩大现有缺氧区的容积,或在好氧池中部或末端新增缺氧区。而在实际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由于用地限制或不断水施工要求,新增池容或改造池体困难。
深度处理是在二级处理后,进一步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一般根据排放标准要求,选择是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状包装材料切断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可降解尿垫配方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