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3557.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董珈皓;李德才;李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3 | 分类号: | F16J15/43;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岳东升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载 线速度 模块化 立式 磁性 液体 端面 密封 装置 | ||
1.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密封模块(Ⅰ、Ⅱ)、顶盖(11)、推力球轴承(15)、接液盘(22)、紧急保护气囊(24);
构成该密封装置的各部分之间连接如下:
所述的密封模块(Ⅰ、Ⅱ)由外壳(2)、极靴底座(4)、定位套(5)、极靴(7)、固定螺钉(8)、永磁体(9)、转轴(12)、轴套(17)、顶丝(18)、密封圈(19)、密封圈(20)、卡箍(21)组合而成;
圆螺母(13)将转轴(12)固定在推力球轴承上(15),密封模块(Ⅰ)与密封模块(Ⅱ)通过外六角螺栓(6)相连接;
密封圈(19)安装到极靴底座(4)上,极靴(7)通过固定螺钉(8)被固定在极靴底座(4)上,极靴(7)底部安装密封圈防止泄漏的发生,永磁体(9)被嵌套在极靴(7)之间,将组装好的极靴组件安装到外壳(2)内,在转轴(12)上安装卡箍(21),将装有密封圈(20)的轴套(17)安装到卡箍(21)上,通过卡箍(21)与轴套(17)间的垫片调整极靴(7)与轴套(17)间的下密封间隙,调整完成使用顶丝(19)将轴套固定在转轴(12)上,之后将定位套(5)安放到极靴组件上,将第二套组装好的极靴组件倒放置定位套(5)上,通过垫片调整极靴(7)与轴套(17)间的上密封间隙,由此构成密封模块(Ⅰ、Ⅱ);
底部安装密封圈(16)的端盖(10)通过外六角螺栓(6)与最顶端的密封模块相连接,推力球轴承(15)被安装到端盖(10)上侧,转轴(12)通过圆螺母(13)被固定到推力球轴承(15)上,内六角螺钉(14)将顶盖(11)固定到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体(9)和永磁体(23)采用径向充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安装接液盘(22),接液盘外壁内侧安装永磁体(23),接液盘(22)带有坡度,方便磁性液体滴落时的接取,防止污染密封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极靴(7)、固定螺钉(8)、轴套(17)、接液盘(22)采用导磁率良好的软磁材料加工,底座(1)、外壳(2)、极靴底座(4)、定位套(5)、卡箍(21)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模块(Ⅰ、Ⅱ)属于串联安装,根据耐压要求,选择密封模块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模块中的极靴(7)可以根据耐压要求选择性安装,极靴(7)安装数量为1-8个,单个极靴(7)的极齿个数为1-14个,密封间隙为0.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重载情况下轴向跳动较小,轴套(17)与极靴底座(4)、定位套(5)间保留径向间隙,防止径向跳动产生的碰撞,轴套(17)与极靴底座(4)的径向间隙为2-8mm,轴套(17)与定位套(5)的径向间隙为2-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紧急保护气囊(24)被安装到底座(1)内,紧急保护气囊(24)由高耐磨橡胶制成,内部装有固体的叠氮化钠NaN3,泄漏发生时,产生大量氮气,进行紧急密封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超重载密封,采用推力球轴承(15),载重较小时,采用基本额定载荷大的圆锥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低线速度模块化立式磁性液体端面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极靴底座(4)和定位套(5)之间的垫片厚度,改变上密封面的密封间隙;调整轴套(17)和卡箍(21)之间的垫片厚度,改变下密封面的密封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5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