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高温体系的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3869.6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文湘华;陈湛;朱诗惠;孙晨翔;田泽申;黄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高温 体系 剩余 污泥 厌氧产酸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温的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的方法,通过构建超高温体系(70‑80℃),调控产酸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功能走向,从而使得城市剩余污泥可以在产酸的同时,向乙酸组分定向转化,与传统中高温体系相比,乙酸产量和占比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该方法也缩短了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同时减少了甲烷、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超高温条件下利用剩余活性污泥进行厌氧产酸发酵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危机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市政污水中富含丰富的有机碳源,尽管浓度相对较低,但处理规模较大,最终这些宝贵的碳资源会以剩余污泥的形式进行有效富集,因此,剩余污泥是一种具有较高资源回收价值的有机废弃物。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生量已超过600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厌氧发酵与消化工艺是目前主要的污泥生物资源化途径,产物以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生物甲烷为主。然而,与甲烷相比,VFAs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储运也更加方便安全,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中长链脂肪酸、生物柴油等能源物质的重要前驱物,是一种较高品质的碳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厌氧产酸发酵过程除了需要提升产酸量,仍然面临着的主要问题如下:(1)以污泥等复杂有机物作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的VFAs组分较为复杂,单一性相对不高,大多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等多种羧酸混合物,并且组分占比往往相差不大,这将非常不利于某一特定VFAs组分的定向回收和利用;(2)反应器启动方式复杂并且所需时间较长;(3)污泥负荷或污泥停留时间(SRT)有待进一步改善;(4)反应过程中会有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同时也会造成系统中碳源的消耗。与传统中高温厌氧产酸发酵(30-60℃)相比,超高温体系(60℃)可能会实现产酸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定向调控,从而强化VFAs进一步单一化。同时,这种超高温系统也会有效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减少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产生。此外,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较高的温度体系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会有利于实现污泥产酸负荷的有效提升。只有中国专利CN106242216A公开了基于65℃的超高温厌氧消化体系,其具体步骤为:超高温条件下的甲烷菌初次富集,二次富集,接种以及连续进料后完成启动。但是,该专利针对的目标底物为牛粪,并不是剩余活性污泥,另外,该专利的最终目标产物为甲烷,并不是挥发性脂肪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温的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的方法,通过构建超高温体系(70-80℃),调控产酸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功能走向,从而使得城市剩余污泥可以在产酸的同时,向乙酸组分定向转化,与传统中高温体系相比,乙酸产量和占比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该方法也缩短了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同时减少了甲烷、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高温体系的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的方法,包括富集超嗜热产酸菌的步骤,和超高温厌氧发酵步骤。
进一步地,富集超嗜热产酸菌的步骤中富集培养温度为70-80℃。
进一步地,超高温厌氧发酵步骤中反应温度为70-80℃。
进一步地,富集超嗜热产酸菌的步骤包括2次以上的富集。
进一步地,发酵底物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废弃剩余活性污泥。
进一步地,发酵接种物为厌氧消化污泥。
进一步地,富集超嗜热产酸菌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