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金属交错双栅慢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215.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1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许航;潘成胜;张书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24 | 分类号: | H01J23/24;H01J2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丹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椭圆 曲线 金属 交错 双栅慢波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金属交错双栅慢波结构,包括矩形波导、多个上栅结构、多个下栅结构,所述矩形波导内设有真空内腔,上栅结构的顶面与真空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下栅结构的底面与真空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上、下栅结构的背面和正面分别与真空内腔的后壁和前壁固定连接,多个上栅结构和多个下栅结构按周期性交错排列;所述上栅结构和下栅结构呈半椭圆柱状。本发明的慢波结构能够提高耦合阻抗和改善其色散特性,为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的研发提供关键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电子器件中的行波管放大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金属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一种常用的微波放大器件,其工作频率覆盖1GHz到100GHz以上,由于拥有最宽的工作带宽、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在大功率、高频率微波器件领域有难以取代的优势。行波管主要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电子枪、慢波结构、输入输出装置、收集极和聚焦系统。电子枪产生一定速度的电子束,慢波结构是可以降低电磁波相位速度的传输波导装置,当电子速度与电磁波相位速度相近时,电子与电磁场会发生持续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磁波功率放大的目的,这就是行波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中慢波结构是行波管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决定了行波管的主要工作性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用领域或者民用领域对于高频率、高功率真空电子器件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行波管也向着高频率、高功率、宽频带、小型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随着工作频率越来越高,慢波结构的尺寸也逐渐的减小,从而导致整个慢波结构的功率容量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且对于小型化的慢波结构,如今精细加工技术的加工精度也被认为是制约行波管向高频率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新型慢波结构的探索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适用于微加工的毫米波和太赫兹波段的慢波结构,例如交错双栅慢波结构、平面螺旋线、微带曲折线等,但这些结构依然面临着高频损耗大,耦合阻抗低,色散效应强,加工难度高等问题。根据皮尔斯小信号理论和微波管大信号理论可知,耦合阻抗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器件的增益、输出功率、效率等关键性指标,色散强会限制器件的工作带宽。因此需要探索一种耦合阻抗高,色散弱且易于加工的新型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耦合阻抗和改善其色散特性的基于椭圆曲线的金属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矩形波导、多个上栅结构、多个下栅结构,所述矩形波导内设有真空内腔,上栅结构的顶面与真空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下栅结构的底面与真空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上栅结构、下栅结构的背面和正面分别与真空内腔的后壁和前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栅结构和多个下栅结构按周期性交错排列;所述上栅结构和下栅结构呈半椭圆柱状。
所述上栅结构的横截面轮廓为双椭圆曲线。
所述上栅结构的横截面轮廓曲线满足以下椭圆函数:
外椭圆数学函数式为:
内椭圆数学函数式为:
式中,a1表示外椭圆的长半轴;b1表示外椭圆的短半轴;a2表示内椭圆的长半轴;b2表示外椭圆的短半轴。
所述上栅结构和下栅结构结构相同,排列方向相反。
所述上栅结构和下栅结构之间的空腔为带状电子注通道。
所述矩形波导、上栅结构、下栅结构的材料均为导电金属。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耦合阻抗高,可以为行波管提供更高的输出功率、增益和电子效率;色散低,可以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工作;支持带状束电子,输出功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2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