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332.1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C08G69/16;C08G69/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年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54 | 代理人: | 谢名海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吴***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锦纶 纤维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涉及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装置;移动固定机构,所述移动固定机构设置于箱体下方表面;原动机构,所述原动机构设置于箱体的上表面;加工机构,所述加工机构设置于箱体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有移动固定机构进而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和固定;通过设置有加固组件进而使得增加了原动机构与箱体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动机构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通过设置有缓震片进而使得进一步的降低了驱动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使得加工过程更加的稳定,提高了生产的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尼龙纤维具有聚酯纤维无法比拟的优良物理性能,如尼龙纤维的断裂强度较高,耐磨性居纺织通用纤维之冠,吸湿性好,弹性回复率和耐疲劳性能优良,染色性能优良。尼龙纤维除了服装业用和装饰用外,在其他产业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如其在轮胎帘子布、汽车用纺织品、过滤材料以及BCF地毯膨体纱上等都开发了新产品。尼龙纤维有很多品种,主要品种是尼龙6和尼龙66纤维,我国主要以生产尼龙6纤维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美观的层面,对于纤维及面料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尼龙6纤维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挺括性差、耐紫外性差等,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目前对于尼龙6的改性变得尤为重要。尼龙6改性主要是通过物理法改性和化学法改性。物理法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填充物进行改性,是在不改变原有尼龙大分子的化学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树脂共混,以及通过无机和有机材料的填充和增强并加入各种助剂等方法来提高其综合性能,共混法改性虽然方便易操作,但是相容性问题仍然是共混改性所需要克服的难点所在。目前的保温锦纶6纤维制备装置在制备锦纶6纤维时,因电机振动强烈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的不高,且目前的生产装置由于其自身的体积质量过大从而导致了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搬运。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制备方法,反应物按重量记,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己内酰胺单体100份与催化剂0.1-15份加入至反应装置进行反应,其反应的外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8-118℃;反应时间为1-6小时;
(2)再向反应装置中加入助化剂0.15-22份,其反应的外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9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3)再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膨胀珍珠岩粉末,在相应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保温锦纶6纤维,其反应的外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8-100℃;反应时间为2-8小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催化剂至少为碱类、醇类或水这三种物质的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助化剂至少为酯类、酰基己内酰胺或异氰酸酯类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种保温锦纶6纤维的反应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液晶显示屏电连接;
移动固定机构,所述移动固定机构设置于箱体下方表面,所述移动固定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原动机构,所述原动机构设置于箱体的上表面,所述原动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加工机构,所述加工机构设置于箱体的上表面,且所述加工机构与原动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伟;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