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的远传表计唤醒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4458.9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2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曾恺;田正其;段梅梅;卢树峰;徐晴;赵双双;周超;夏国芳;穆小星;龚丹;陆欣;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9/00 | 分类号: | H04Q9/00;H03M1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张红莲;王萍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线性 反馈 移位 远传表计 唤醒 方法 装置 | ||
一种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的远传表计唤醒方法及装置,采集远传表计的表地址,根据表地址设置抽头序列,利用抽头序列,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算法,构建编码模型和解码模型,由编码模型计算得到唤醒信号;发送方向远传表计发送连续的唤醒信号;在当前侦听周期内,利用解码模型对远传表计所接收到的唤醒信号进行有效性判断;当所述唤醒信号有效且当前侦听周期尚未结束时,则远传表计被唤醒并进入等待有效通信状态;当所述唤醒信号非有效时,则远传表计保持休眠态。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在较短的侦听周期里快速且高概率地排除非唤醒信号,从而降低了无线远传表计的运行功耗,减少运维成本,提升了水气热等能源计量远传表计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的远传表计唤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推广应用智能电、水、气、热表等具备远程自动数据采集功能的远传计量表计是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举措。目前,大部分水、气、热等远传表计受安装环境的制约无法实现外接供电,而布置有线通信线路工程量较大,相比之下,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远传表计施工简便、数据采集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整个远传表计市场中占比逐年增加。
由于无线远传表计采用内置电池供电,对运行功耗敏感,过高的运行功耗影响电池寿命,间接降低了表计的运行寿命,增加了表计的运维成本。充分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延长其工作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远程自动抄表中,理想的无线通信工况是:当作为发送方的上级设备有信息要传送给作为接收方的远传表计时,表计处于可接收通信信息的状态,在其它时间表计总是处于休眠状态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
但是发送方并不知道接收方何时处于接收状态,所以需要一种唤醒方法,在需要通信时将接收方从平时的休眠状态中唤醒,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远传表计通常设计为休眠周期和侦听周期的循环,在侦听周期内可以接收信号,若判断该段信号是有效唤醒信号,则表计“苏醒”并进入等待有效通信状态,此时可接收来自发送方的通信信息;当等待超时或侦听周期结束,表计重新进入下一轮休眠周期。
为实现远传表计的低功耗运行,同时确保能够与上级设备点对点通信,在同样的硬件配置条件下,唤醒方法首先需要能排除绝大部分的非有效唤醒信号,并且唤醒信号的识别过程应尽可能快速,需要的信息量尽可能少,识别运算量也不应过大。考虑电、水、气、热表的安装环境,通常上级设备与表计存在一定的距离间隔,因此唤醒信号有效传输的距离也不能过小。
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无线通信设备唤醒方法,主要有信号强度唤醒法、前导码唤醒法、数据包唤醒法、自相关唤醒法等,但各自均有不足而难以适应电、水、气、热等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业务场景。例如,信号强度唤醒法易受近似强度信号干扰,通讯距离短;前导码唤醒法包含的信息量小,不能支持上级设备对由表地址定位的某一块表计的点对点通信,只能实现一片范围内不区分表计的广播通信;数据包唤醒法为了表计需要接收到完整长度的数据帧,增长了表计的侦听周期,难以实现表计低功耗运行目标;自相关唤醒法生成的RS码、卷积码、Turbo码等解码过程复杂,增加了表计的应答响应时间和功耗,且信息存储需求大,对表计通信模块的硬件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的远传表计唤醒方法及装置,能够在较短的侦听周期里快速且高概率地排除非唤醒信号,从而降低了无线远传表计的运行功耗,减少运维成本,提升了水气热等能源计量远传表计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的远传表计唤醒方法包括:
步骤1,采集远传表计的表地址,根据表地址设置抽头序列;
步骤2,利用抽头序列,基于线性反馈移位算法,构建编码模型,由编码模型计算得到唤醒信号;发送方向远传表计发送连续的唤醒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隔热材料的防潮处理方法
- 下一篇:自锚固式导管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