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6458.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水保;何英勇;石志超;杨康;王伟;纪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孙静;臧建明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充电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电动或者混动汽车中能够承担大功率充电的充电电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缆,包括外护套、液冷管、多根正极电缆以及多根负极电缆;液冷管用于供冷却液流动;多根正极电缆中至少有一部分紧贴液冷管,每根正极电缆包括正极导线以及包裹正极导线的绝缘层;多根负极电缆紧中至少有一部分也紧贴液冷管,每根负极电缆包括负极导线以及包裹负极导线的绝缘层;外护套套设在液冷管、正极电缆以及负极电缆的外侧。本公开将大电流充电电缆中将功率线缆等分为若干份,有效地增加功率电缆与液冷管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面积和热传导面积,有效地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电动或者混动汽车中能够承担大功率充电的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快速高效的充电是目前电动或者混动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快速高效的充电需要充电电缆承载较大电流,因此对充电电缆的要求较高,线缆芯线连接大电流时产生的热量较高,因此,大功率的充电电缆都需要进行散热设计。
相关技术中,用于大功率充电的充电电缆包括一根正极电缆、一根负极电缆以及包裹这两根电缆的外护套,其中,正极电缆由铜或者铝制成的正极导线以及包裹该正极导线的绝缘包层组成,负极电缆同样由铜或者铝制成的正极导线以及包裹该正极导线的绝缘包层组成,而包裹这两根电缆的外护套则由PVC、TPE、TPU、橡胶材料等制成。为了提高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散热效率,避免外护套过热而着火,以载流量为250A为例,采用一正一负的传统大功率充电线缆的直径一般要超过35mm。但是,这样设计的充电电缆依然不能很好的实现散热,故近期行业内出现了在外护套内设置水管的方式来提高电缆的散热效率,避免外护套着火。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水冷式的充电线缆其散热效果依然不佳,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电缆,所述充电电缆,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或者其他潜在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充电电缆,包括外护套、液冷管、多根正极电缆以及多根负极电缆;所述液冷管用于供冷却液流动;多根正极电缆中至少有一部分紧贴所述液冷管,每根所述正极电缆包括正极导线以及包裹所述正极导线的绝缘层;多根负极电缆紧中至少有一部分也紧贴所述液冷管,每根所述负极电缆包括负极导线以及包裹所述负极导线的绝缘层;所述外护套套设在所述液冷管、所述正极电缆以及所述负极电缆的外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管包括两根液冷支管,所述多根正极电缆中至少有一部分紧贴其中一根所述液冷支管,所述多根负极电缆中至少有一部分紧贴另一根所述液冷支管;和/或,所述液冷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充电电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7mm。需要说明的,将液冷管设置为包括两根液冷支管分别对多根正极电缆以及多根负极电缆进行降温,通过将液冷管设置为两根液冷支管进而增大了液冷管外表面积,进而增大多根正极电缆以及多根负极电缆与液冷管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强了降温效果。将所述液冷管由柔性材料制成,便于多根正极电缆以及多根负极电缆与液冷管接触时,由于柔性材料的性质使得接触时液冷管发生局部形变,进而使得正极电缆以及负极电缆与液冷管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热传递的面积,进一步更好地实现快速降温的效果。同时,所述充电电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7mm,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案,充电电缆的直径较小,可有效地减轻充电电缆的重量。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根液冷支管中的一根为进液管,所述两根液冷支管中的另一根为出液管;和/或,所述液冷管由硅胶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将两根液冷管支管设置为一进一出的形式,便于充分利用液冷管中液冷介质,同时便于实现进液与出液设置在同一端,便于实现收纳。将所述液冷管由硅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其中,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耐候能力,同时还具备优异的耐冷却液特性。故将液冷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可稳定地进行热传递,具备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避免冷液渗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式送丝机
- 下一篇:一种追溯数据信息的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