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方法及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6705.9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4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黄庆忠;梅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29 | 分类号: | G02F1/29;G02F1/295;G02F1/313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光学 相控阵 扫描 角度 方法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方法及器件,该方法包括:分束步骤:将输入光束分为等功率的两路光束;纵向方向光束扫描步骤:首先控制这两路光束在输出端干涉相长,从其中一路输出;然后对等功率的多路光束进行光程补偿,使得各路光束在衍射输出前的初始相位相同;最后通过改变相邻光路间的相位差,实现出射光束在某一纵向角度下的横向扫描;纵向反方向光束扫描步骤:控制这两路光束在同一个输出端干涉相消,从另一路输出;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出射光束在纵向反方向下的扫描。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二维大角度扫描,将纵向扫描角度增加了一倍;同时器件控制系统简单,体积小,易于片上系统集成,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相控阵及激光雷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方法及器件。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系统的兴起使得激光雷达系统颇受关注。对于激光雷达来说,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大范围内的光束扫描是其得以商用的前提。光学相控阵是一种光发射器件,通过对天线进行有效地调控,可以实现光束扫描,该器件在激光雷达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也可应用于光学成像及军事国防领域。
基于波导技术的光学相控阵器件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低功耗以及更快的扫描速度,使得它们在激光雷达、自由空间光通信以及光成像和显示等领域备受瞩目。但是激光雷达光束的扫描主要依靠阵列天线中的光栅衍射输出,衍射角度主要受光栅的固有参数影响,扫描范围有限;为了减小相邻阵元之间的串扰,需要增加波导的间距,造成阵列天线的集成度较低;同时,在扫描的过程中需要控制阵列天线相邻波导的相位差,系统复杂。现有的技术中,主要采用多个二维光学相控阵或者增加天线阵列单元,来扩大扫描范围,实现对扫描区域的全覆盖,既增加了器件的体积,又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和运行成本,还会减慢光束扫描的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方法及器件,可以切换输入光的传输路径,将纵向扫描角度增加了一倍,实现了二维大角度扫描。
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束步骤:将输入光束分为等功率的两路光束;
纵向方向光束的扫描步骤:首先控制这两路光束在输出端进行干涉相长,从其中一路输出;然后对等功率的多路光束进行光程补偿,使得各路光束在衍射输出前的初始相位相同;最后通过改变相邻光路间的相位差,实现出射光束在某一纵向角度下的横向扫描;
纵向反方向光束的扫描步骤:首先控制这两路光束在同一个输出端进行干涉相消,从另一个路输出;然后对等功率的多路光束进行光程补偿,使得各路光束在衍射输出前的初始相位相同;最后通过改变相邻光路间的相位差,实现出射光束从纵向反方向的横向扫描。
进一步地,在纵向方向光束的扫描步骤和纵向反方向光束的扫描步骤后还包括步骤:
改变输入光束的波长,实现纵向光束扫描角度的变化。
一种提升光学相控阵扫描角度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宽带光开关,用于将输入光束分为等功率的两路光束,并控制这两路光束在输出端进行干涉相长或相消,从而控制所述宽带光开关的切换状态;所述宽带光开关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功分器的输入波导连接;
两个功分器,分别接收从宽带光开关两个输出端出射的干涉相长或相消光束,并将其分为等功率的多路光束;
两个相位补偿区,分别接收从两个功分器输出的多路光束,并对其进行光程补偿,使得各路光束到达阵列天线时的初始相位相同;
两个移相器,分别接收从两个相位补偿区出射的光束,并改变相邻光路间的相位差,使得出射的光束横向发生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