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7332.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4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亮;俞之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邢飞飞;王欣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数字 身份 业务 处理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案包括:通过使用DID技术,可以在实时触发的业务场景中,使用加密技术对用户方进行更高级别的隐私保护,而且,将验证操作所需凭证的内容选择权交由用户方来处理,避免在其它平台留存可能造成的数据泄露,尽可能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此外,在区块链上为存证的凭证维护状态信息,可保证用户核验的准确性。由此,从整体上提升凭证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以及业务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金融机构以中心化的方式,服务金融体系,起到信息撮合,信用担保,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随着日益增加的交易对手方,日趋复杂的交易模式,以及更多元化的数据交换需求,传统金融机构中心化的运作模式受到挑战。尤其在信息处理层面,金融机构需投入巨大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众多金融机构提出数字化转型计划,但绝大多数仍是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治标不治本。
尤其是现有的涉及多点信息交互与验证的金融服务场景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以及验证效率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以提升凭证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以及业务处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在用户方为目标用户创建分布式数字身份DID之后,向业务方发送业务请求;
所述业务方返回验证需求,所述验证需求至少包括:执行本次业务需要验证的凭证类型;
所述用户方基于所述验证需求中凭证类型,向至少一个颁发方分别申请电子凭证;
所述至少一个颁发方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颁发与相应DID关联的电子凭证,并在加密后发送给所述用户方;同时,将所述电子凭证签名后发送至区块链存证,其中,所述区块链上为每个电子凭证维护有表征该电子凭证有效性的状态信息;
所述用户方将加密后的电子凭证解密后,选择每个电子凭证的一项或多项凭证内容,并使用所述业务方的公钥加密后传输给所述业务方;
所述业务方使用自身私钥对接收到的凭证内容进行解密,并基于所述区块链上存证的电子凭证签名以及相应状态信息对解密后的凭证内容进行核验,核验通过后,执行本次业务。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业务处理系统,包括:用户方、业务方以及颁发方;其中,
在用户方为目标用户创建分布式数字身份DID之后,向业务方发送业务请求;
所述业务方返回验证需求,所述验证需求至少包括:执行本次业务需要验证的凭证类型;
所述用户方基于所述验证需求中凭证类型,向至少一个颁发方分别申请电子凭证;
所述至少一个颁发方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颁发与相应DID关联的电子凭证,并在加密后发送给所述用户方;同时,将所述电子凭证签名后发送至区块链存证,其中,所述区块链上为每个电子凭证维护有表征该电子凭证有效性的状态信息;
所述用户方将加密后的电子凭证解密后,选择每个电子凭证的一项或多项凭证内容,并使用所述业务方的公钥加密后传输给所述业务方;
所述业务方使用自身私钥对接收到的凭证内容进行解密,并基于所述区块链上存证的电子凭证签名以及相应状态信息对解密后的凭证内容进行核验,核验通过后,执行本次业务。
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