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7636.3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李培云;龙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1;G06T7/246;G06T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杨千寻;杜梅花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接触 网目 检测 跟踪 方法 | ||
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属于图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样本红外视频;S2:对S1中的样本红外视频进行帧处理,得到样本图像;S3:对S2中的样本图像进行预处理;S4:对于S3中得到的图像,利用Hough变换连接样本图像中的承力索和导线的边缘;S5:确定受力接触导线的跟踪策略,并对其进行跟踪;S6:基于Kalman滤波预测目标接触导线运动轨迹,在出现漏检或错检的情况下修正跟踪结果。针对背景环境复杂、高铁接触网目标特征非常不明显、道岔口需要频繁换线、硬横支架部分遮挡等干扰问题,该方法克服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行车过程中弓网脱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为城市轨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设计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不断的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使得接触网-受电弓在高速运行工作状态下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接触网长期保持和受电弓滑板相互接触,在机车行驶过程中,时刻磨损,从而给机车取电的性能带来了很多不可靠的因素,直接影响机车的行驶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实时检测接触网的运行状态,以保障机车安全行驶。
目前对于接触网的实时监控数据,主要来源于高铁车厢顶部摄像头的监控图像。由于在高铁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过隧道、桥梁、硬横支架以及接触网换线等情况,因此视频图像中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变和干扰,如光照变化、室内直线阴影干扰、遮挡直线背景干扰、杂乱线路干扰等。对接触线的检测与跟踪主要考虑两个问题:弓网接触的状态,即滑板和接触导线接触的好不好;在道岔口地方进行换线模式。从场景角度分析,有站内和站外两类场景。在站内环境下,由于接触网线路简单,只有承力索导线和接触网导线,目标与背景具有较大的区分度,目标检测跟踪比较容易;由于受光照变化、阴影、遮挡和换线等干扰,导致站外环境下接触网检测与跟踪成为难点。
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通常有背景建模法,帧差法,光流法等。但是在高铁接触网系统中,由于检测导线和承力索目标问题的特殊性,传统的检测算法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接下来的思路是借助特征参数跟踪来获取目标运动趋势,进而优化目标检测的效果。如2009年《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鄂永的论文,运用传统的接触线识别算法,即基于灰度信息识别接触线算法,主要是利用接触线的灰度信息,提前检测图像的某一行像素进行粗略搜索,然后根据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位置和宽度区别定位接触线。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准确识别接触线,但在换线过程中无法准确检测,只能适用于只有一条接触线和一条承力索的简单线路条件下,并且无法实现实时处理。
在本申请的实际环境中,由于导线和承力索无显著视觉特征,在出现直线干扰时判别性较弱,因此对其进行跟踪具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弥补接触线和承力索无视觉显著特征的不足,克服了多个相似运动目标同时运动复杂情况问题,并且该方法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实时、准确地检测跟踪接触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行车过程中弓网脱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为城市轨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样本红外视频;
S2:对S1中的样本红外视频进行帧处理,得到样本图像;
S3:对S2中的样本图像进行预处理;
S4:对于S3中得到的图像,利用Hough变换连接样本图像中的承力索和导线的边缘;
S5:确定受力接触导线的跟踪策略,并对其进行跟踪;
S6:基于Kalman滤波预测目标接触导线运动轨迹,在出现漏检或错检的情况下修正跟踪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