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219.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7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李胜;宋洋;孙万辉;纪建红;张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域海岛环境科学研究院(烟台)有限公司;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河南华凯科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清理 海上 废弃物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包括无人载运船舶、水泵和气泵,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尾部装有螺旋桨,螺旋桨通过柴油机驱动,且无人载运船舶的内部安装有无人驾驶单元,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两侧内部皆固定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固定有衔接轴销,所述衔接轴销贯穿无人载运船舶的侧边,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补给船舶,所述补给船舶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与无人载运船舶滑动连接,且衔接轴销与浮板的侧边插合固定,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水泵和气泵,所述浮板的两侧皆均匀固定有绕卷机。本发明采用分散式清理机构,利于快速清理大片海域,且无需人员干涉,提高清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属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上垃圾清理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尤为重要,由于海洋面积广,海上废弃物分散,清理海上垃圾需要驾驶船舶四处打捞,或者远程操控搭载了无人驾驶单元的无人载运船舶进行垃圾清理,
专利公开号为CN1123736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海上垃圾清理装置,第一垃圾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箱、滚珠丝杠和气缸,滚珠丝杠设置于主船体上前部,收集箱由第一电机驱动使其沿滚珠丝杠上下移动,气缸控制收集箱翻转;第一垃圾粉碎组件包括粉碎齿轮和传送机构,粉碎齿轮架设于传送机构上方,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粉碎齿轮将第一垃圾收集组件倾倒的垃圾粉碎,粉碎后的垃圾掉落于传送机构,第一电机驱动传送机构将掉落的垃圾传送至第一垃圾存储箱中;第二垃圾清理组件包括第二垃圾存储箱和过滤网,过滤网设置于迎浪面,第二垃圾存储箱贴合过滤网设置且位于过滤网下方;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滚珠丝杠和气缸工作运转。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打捞及回收效率,代替人工打捞。
但是,这种其打捞和清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通过在主船体的迎浪面安装有过滤网,在过滤网下方贴合安装有第二垃圾箱,清理时,无论该船体是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模式,都需要将船舶驶入垃圾区域或靠近垃圾区域,否则仅依靠浪将垃圾推到船舶处十分缓慢,就需要船舶追着废弃物去清理,其二,主体船受限于自身体积,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的体积无法做到很大,虽然后粉碎组件对垃圾进行粉碎,但是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自身体积有限,导致单次行程清理的废弃物有限,就需要船舶反复在废弃物清理海域与岸边运动输送垃圾,增加了燃油的耗损,且通过船舶自身清理海上废弃物,单次清理范围小,耗时长。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次清理范围小,耗时长,单次行程清理的废弃物收集量少,影响清理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清理海上废弃物的船用设备,包括无人载运船舶、水泵和气泵,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尾部装有螺旋桨,螺旋桨通过柴油机驱动,且无人载运船舶的内部安装有无人驾驶单元,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两侧内部皆固定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固定有衔接轴销,所述衔接轴销贯穿无人载运船舶的侧边,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补给船舶,所述补给船舶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与无人载运船舶滑动连接,且衔接轴销与浮板的侧边插合固定,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水泵和气泵,所述浮板的两侧皆均匀固定有绕卷机,所述绕卷机的内部缠绕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通过软管分别与水泵和气泵的输出端连接,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废弃物清理组件,所述浮板的两侧皆均匀固定有夹爪,所述废弃物清理组件与夹爪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爪的下表面固定有气囊,所述浮板的下表面两侧皆固定有滑轨,所述无人载运船舶的上表面两侧均匀固定有导轮,导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域海岛环境科学研究院(烟台)有限公司;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未经海域海岛环境科学研究院(烟台)有限公司;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