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轧螺纹钢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247.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8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安;侯栋;李罗扣;陶东亮;张鑫;胡洪;丁建国;宋健;詹卫金;赵德刚;李海明;牛晓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46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钢 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精轧螺纹钢轧制方法,涉及轧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部分轧机由于没有万向联轴器而不利于轧辊相位调整的技术问题。在上辊环的端面一侧标记第一标记线、下辊环的端面一侧标记第二标记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均沿径向布置;转动上辊环和下辊环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均沿竖向布置;进行试轧,测出所轧制成品的上下横肋偏差距离ΔL,换算成需要调整的相位角度θ;人工盘车,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恢复至步骤S1中的均径向布置状态;转动上辊环或下辊环,控制转动角度与相位角度θ一致。从而解决了在没有相位调整联轴器的情况下的轧辊相位精确调整问题,为生产出上下横肋形成连续螺旋线的精轧螺纹成品提供了基础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轧螺纹钢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精轧螺纹钢筋又叫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是在整根钢筋上轧有外螺纹的高强度、高精度直条钢筋,目前对精轧螺纹钢的需求用量逐年递增。精轧螺纹钢的生产难点,在于整根钢筋的任意截面上下横肋形成连续的螺旋线,因此轧制过程中轧辊能进行径向相位调整是关键。
在棒材生产线上生产时,一般成品轧机的上辊传动端联轴器采用可调相位的万向联轴器,生产时通过先试轧小钢样,测量上下横肋偏差直线距离,然后根据工作辊径、轧制前滑计算出轧辊需要调整的径向相位,通过可调相位万向联轴器带动轧辊旋转一定角度,直到轧出上下横肋形成连续的螺旋线的成品。
相关应用中存在诸如摩根型顶交45度轧机,由于没有万向联轴器,不能像棒材产品那样通过径向微调联轴器对轧辊进行相位调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精轧螺纹钢轧制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部分轧机由于没有万向联轴器而不利于轧辊相位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精轧螺纹钢轧制方法,应用于轧制螺纹钢的轧机,包括步骤S1、在加工好成品孔型的上辊环的端面一侧标记第一标记线、下辊环的端面一侧标记第二标记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均沿径向布置;步骤S2、上辊环和下辊环置于轧机的成品架次辊轴,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均朝外设置,转动上辊环和下辊环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均沿竖向布置;步骤S3、完善试轧条件,采用事先准备好的棒材,喂入成品道次,人工盘车进行轧制,棒材的形状尺寸与成品前道次实料尺寸保持一致;步骤S4、测出所轧制成品的上下横肋偏差距离ΔL;步骤S5、人工盘车,使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恢复至步骤S1中的均径向布置状态;步骤S6、将上辊环或下辊环泄压,使能自由径向转动;步骤S7、根据ΔL所换算成需要调整的相位角度θ,转动可径向转动的上辊环或下辊环,控制转动角度与相位角度θ一致;步骤S8、固定好上辊环和下辊环,开车轧制。
可选地,步骤S6中将上辊环泄压;
步骤S7中应用有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由透明材料制成,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的底端呈圆弧状设置、置于下辊环的端面外侧;
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设有竖向布置的通长刻度线,通长刻度线正对第二标记线设置,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还设有角度刻度线组,角度刻度线组包括呈扇形布置的多个角度刻度线,扇形的圆心与上辊环的轴心一致,角度刻度线组对称设于通长刻度线两侧。
可选地,辊环相位调整辅助板于通长刻度线标识有零度示意;
角度刻度线组包括多种最小刻度设置。
可选地,角度刻度线组包括多个第一角度刻度线、多个第二角度刻度线和多个第三角度刻度线;
多个第一角度刻度线沿扇形布置,两个相邻第一角度刻度线相隔1度;
第二角度刻度线短于第一角度刻度线设置,第二角度刻度线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角度刻度线之间、且均分两个相邻第一角度刻度线之间的区域;
第三角度刻度线短于第二角度刻度线设置,平均每四个第三角度刻度线将相邻两个第一角度刻度线之间的区域平分成五等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