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8404.X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玲;方强胜;李睿;袁媛;庄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499 | 分类号: | A23L3/3499;A23L29/10;A23L2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光敏剂 菌素 纳米 杀菌 乳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杀菌技术领域,先将光敏剂溶于中链甘油三酯(MCT)得到油相,将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水相,再将两者混合搅拌均匀制备初乳液,之后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得到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本发明所采用的材料均为食品级原料,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副作用,成本低,制备的纳米杀菌乳液易于保存,且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杀菌率可以达到90%,能够广泛适用于食品杀菌消毒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杀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食物不断出现,但与之而来的是各种食源性细菌的不断发现。食源性细菌主要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组成,食源性细菌在食品中尤其是生鲜上广泛传播,会致使各种疾病的产生。目前,对于食源性细菌的抑制,现有的技术主要采用高温、高压、紫外光照射、抗菌素、金属离子等方式。这些技术一方面受制于使用条件的严苛,另一方面会对杀菌食品造成营养、成分等破坏。因此人们需要寻找到其他更加安全可靠的杀菌方式。
近年来,采用光动力灭活作为非传统杀菌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动力灭活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光敏剂,使光敏剂获得能量后发生能量跃迁,从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而光敏剂周围的氧气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单线态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活性氧物质会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造成细菌的死亡。但是由于光敏剂的水溶性较差,且在高温、光照下的稳定性较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光敏剂在光动力灭活中的应用。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传递方式,以达到有效保存光敏剂的作用。
纳米乳液是将内相(油相)与外相(水相)混合,采用合适的乳化剂,使用高压均质法所制备的分散体溶液,粒径一般在粒径为50~500nm。纳米乳液具有尺寸小、生物利用度高、透光性好等特点,同时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受到内相外相比、油相类型、乳化剂类型和各项含量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传统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有效抑制的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先将光敏剂溶于中链甘油三酯(MCT)得到油相,将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水相,再将两者混合搅拌均匀制备初乳液,之后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得到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纳米杀菌乳液;所述的光敏剂是竹红菌素,占中链甘油三酯质量的1%~ 3%,所述的乳化剂是大豆卵磷脂,占去离子水质量的2%~5%;油相占总乳液质量的10%。
乳化剂的作用是根据其分子结构的疏水端与亲水端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包覆内相,并使内相隔绝外相,使乳液形成液滴。乳化剂种类对于乳液液滴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关系到乳液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大豆卵磷脂作为乳化剂,能够达到体系稳定,形成粒径小的目的,同时,大豆卵磷脂是一种无毒且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制备的乳液副作用小。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用的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是从竹黄粉末中提取的,提取方式为长期浸出法,提取步骤为:以竹黄为原料,将竹黄打成粉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丙酮,75℃~85℃加热回流,循环10h;将产物置于旋蒸瓶中,以40℃旋蒸30min以回收丙酮;剩余产物置于烧杯中,加入石油醚,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保持30min,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吸过滤,重复3次,得到初产物;在初产物的烧杯中加入体积比1:1~1.5的甲苯和石油醚,以50℃重结晶30min,并在70℃干燥24h得到竹红菌素。通过实践证明,索氏提取器中加热温度过低,则竹红菌素从竹黄粉末中不可能完全浸出。而加热温度过高时,则竹红菌素结构会被破坏。选择75℃~85℃对索氏提取器中丙酮浸泡的竹黄粉末加热可以提供最佳的加热环境,使竹红菌素最大限度地从竹黄中提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高强度圆链的提升平台
- 下一篇:泥料捏练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