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锅粉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604.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亮;陈浩;陈国木;何金;倪源;刘云川;李明超;刘自虎;胡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芙蓉 |
地址: | 650102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锅粉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余锅粉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余锅粉,所述余锅粉由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的锌浸出渣在回转窑中进行还原挥发后在余热锅炉处收集得到;将所述余锅粉与酸浸液加入到反应槽中进行中性浸出反应,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所述滤液送至湿法炼锌系统,将所述滤渣送至所述回转窑中进行还原挥发。本发明中将余锅粉与电收尘粉分开处理,由于已经先对余锅粉中的锌进行中性浸出并将含锌滤液送至湿法炼锌系统,所以减少了余锅粉与电收尘粉混合一起进行湿法酸浸处理时因铅渣夹带金属锌而导致的金属锌的损失;同时余锅粉中铁进入窑渣中,减小了最终的铁渣量,进而减少了处理铁渣所需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炼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锅粉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湿法炼锌过程中,锌焙砂经电解硫酸废液浸出,产出湿法矿浆,湿法矿浆经板框压滤后得到锌浸出渣(主要成分为铁酸锌,化学式为ZnO·Fe2O3),锌浸出渣经回转窑火法还原挥发、收尘后,得到次氧化锌粉(主要成分为ZnO)。根据收尘设备位置及类型的区别,得到的次氧化锌粉的成分及具体名称不同。其中,在余热锅炉处收集得到的次氧化锌粉命名为余锅粉,按重量百分数计,其主要元素成分为Zn<40%、Fe>12%、Pb>6%、S>3%、C>10%、有机物>14%;在电收尘处收集得到的次氧化锌粉命名为电收尘粉,按重量百分数计,其主要元素成分为Zn>57%、Fe<6%、Pb>7%、S>3%、C<3%,有机物>6%。与电收尘相比,由于余热锅炉更靠近回转窑下料区域,机械夹带浸出渣与燃料的混合料严重,导致余锅粉中杂质含量高,有价金属品位偏低,且余锅粉中杂质Fe含量是电收尘粉的2倍以上。
目前,处理该类次氧化锌粉的流程为:余锅粉与电收尘粉混合后,先加入酸浸液(主要成分为H2SO4)将其中以ZnO形式存在的容易浸出的Zn浸出,同时为进一步将次氧化锌粉中如铁酸锌等中等难浸出的Zn浸出,需再依次进行一次酸浸、二次酸浸、三次酸浸,其中二次酸浸滤液(主要成分为H2SO4)作为一次酸浸液、三次酸浸滤液(主要成分为H2SO4)作为二次酸浸液。在一次酸浸、二次酸浸、三次酸浸过程中,电收尘粉与余锅粉中的铁进入溶液中,后续又需要沉铁产出大量铁渣并将大量铁渣进行处理,同时最终还会产出含锌约10%(质量百分数)的铅渣,由于外卖时铅渣中的锌不计价,导致大量金属锌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锅粉的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工艺处理余锅粉产出铅渣夹带金属锌导致金属锌损失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余锅粉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提供余锅粉,所述余锅粉由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的锌浸出渣在回转窑中进行还原挥发后在余热锅炉处收集得到;
将所述余锅粉与酸浸液加入到反应槽中进行中性浸出反应,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将所述滤液送至湿法炼锌系统,将所述滤渣送至所述回转窑中进行还原挥发。
可选地,所述余锅粉的组分包括ZnO、ZnO·Fe2O3、ZnS、PbO。
可选地,所述酸浸液的组分包括H2SO4。
可选地,所述酸浸液的酸度大于100g/L。
可选地,所述中性浸出反应的温度为55-65℃,所述中性浸出反应的时间为1.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炉口段烟道安装找正的方法
- 下一篇:一次成型纸板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