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1211.5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5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李朝桢;张家春;戚燕强;周鑫伟;熊鹏飞;张子雄;张珍明;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91/02 | 分类号: | A01D9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徐康 |
地址: | 550004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及 块茎 采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属于中药材采收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白及植株选择,(S2)白及植株采挖,(S3)白及块茎分龄,(S4)白及块茎采收与初加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白及块茎生长年龄的分龄采收方法,分龄后的白及块茎,1年龄、2年龄白及块茎作为药用白及块茎进行采收与初加工,1年龄、2年龄白及块茎鲜重占总鲜重的90%以上,采取本发明提供的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白及块茎产量基本不受影响,但有效提高了药用白及块茎中白及多糖的含量,同时3年龄白及块茎的总酚、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高,本发明提高了白及的综合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采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药用历史,具有止血、抗菌、抗肿瘤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等药理作用。白及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有联苄类、二氢菲类、联菲类、萜类、醚类等小分子化合物,但因含量较低,不适宜作为评价白及的质量指标,一般将含量较高的药用活性成分白及多糖、总酚作为质量评价指标。2020版的《中国药典》中,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加入白及含量测定指标。白及块茎中的白及多糖、总酚、militarine含量与栽培年限密切相关,白及块茎中多糖含量会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减小,而总酚和militarine含量则会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人们加大了对白及的人工栽培种植。随着白及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技术的不同,导致白及块茎的品质参差不齐。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初加工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白及作为多年生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需要3年或4年。传统的白及采收方法是在种植3年或者4年后对白及块茎不分年龄进行统一采收。但生长3年或者4年的白及块茎,因生长年龄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导致3年龄或者4年龄白及块茎中白及多糖含量低,不分年龄采收,导致白及块茎中品质参差不齐。为了满足市场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急需一种高效的白及块茎采收方法,既可以保证白及的市场需求量,又可以提高白及的品质,最大化优化白及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白及块茎品质好,植物综合利用率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白及植株选择:选择人工种植3年或者4年且已到采收期的白及植株;
(S2)白及植株采挖:采挖步骤(S1)中白及植株,用铁锹挖松土壤,待土壤晾晒至土壤疏松时取出土壤中的整株白及植株,去掉表面的泥土,用自来水浸泡1小时后,彻底洗净白及块茎和根表面所带泥土;
(S3)白及块茎分龄:将步骤(S2)中采挖的白及块茎按生长年龄进行分类,分为1年龄、2年龄、3年龄或4年龄4种白及块茎;
(S4)白及块茎采收与初加工:将步骤(S3)中1年龄、2年龄白及块茎依次分别用沸水煮至无白心后取出自然风干,将3年龄或4年龄白及块茎在烘箱中65℃烘干。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的白及植株为白及属白及,花为紫花,块茎扁球形,以寒露后白及地上部位倒苗后为采收期。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的白及块茎按生长年龄分类,带芽的白及块茎分为1年龄白及块茎,从1年龄白及块茎顺着节间往里依次分为2年龄、3年龄和4年龄白及块茎。
进一步,所述步骤(S4)选用1年龄、2年龄作为药用白及块茎,1年龄、2年龄、3年龄和4年龄白及块茎风干或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充分混合均匀备用,测定白及多糖、总酚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白及块茎的分龄采收方法,具有以下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植物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