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光微镜矩阵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1594.6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樊欣欣;佘世洲;黄海;陈秀国;王建宾;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G02B6/34;G02B6/35 |
代理公司: | 西安硕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3 | 代理人: | 杨哲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光微镜 矩阵 切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微镜矩阵切换装置,包括弧形套,所述弧形套的内部设置有圆套,所述圆套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光输出端,所述弧形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输入端,所述圆套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棱镜一,所述圆套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棱镜一左侧的棱镜二,所述圆套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本发明由马达通过螺杆带动棱镜二移动将光束向下折射,使光束对准另一个光输入端,再由圆杆通过弹性垫和弧形槽对圆套和光束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进而对准的光输入端数量,从而具备了可角度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通过手动调节棱镜距离进行切换,可切换的光输入端较少的问题,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矩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光微镜矩阵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全光微镜矩阵会用到切换装置对光束的光输入端进行切换,但现有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通过手动调节棱镜距离进行切换,可切换的光输入端较少,影响使用者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光微镜矩阵切换装置,具备了可角度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通过手动调节棱镜距离进行切换,可切换的光输入端较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光微镜矩阵切换装置,包括弧形套,所述弧形套的内部设置有圆套,所述圆套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光输出端,所述弧形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输入端,所述圆套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棱镜一,所述圆套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棱镜一左侧的棱镜二,所述圆套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贯穿至圆套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棱镜二的底部通过螺套螺纹连接在螺杆的表面,所述圆套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圆套的一端贯穿至弧形套的外侧,所述圆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弧形套的内部开设有与弹性垫配合使用的弧形槽。
所述弧形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圆套的表面接触。
所述螺杆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圆套的内部。
所述圆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的形状为弧形。
所述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弧形套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所述棱镜二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部与圆套内壁的底部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由马达通过螺杆带动棱镜二移动将光束向下折射,使光束对准另一个光输入端,再由圆杆通过弹性垫和弧形槽对圆套和光束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进而对准的光输入端数量,从而具备了可角度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通过手动调节棱镜距离进行切换,可切换的光输入端较少的问题,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2、本发明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对弧形套与圆套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提高了弧形套的防护效果。
3、本发明通过设置轴承座,能够对螺杆进行支撑,避免了螺杆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提高了螺杆的稳定性。
4、本发明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使用者对圆套进行转动,避免了使用者无法有效转动圆套的现象。
5、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板和限位槽,能够对圆杆进行限位,避免了圆杆转动角度过大,导致马达与弧形套碰撞的现象。
6、本发明通过设置滚轮,能够减小棱镜二与圆套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棱镜二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弧形套的左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圆杆的主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