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水溶开纤海岛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1941.5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1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仲鸿天;付少海;董朋;王冬;王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C08L29/04;C08K7/26;C08K3/16;C08K5/3445;D01F8/14;D01F8/10;D01F1/10;D03D15/292;D03D15/37;D04B1/16;D04H1/438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黄婵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水 溶开纤 海岛 纤维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水溶开纤海岛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领域。本发明中制备改性PVA母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介孔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的水溶液;(2)将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PVA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含有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的PVA溶液;(3)将介孔二氧化硅的水溶液和含有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的PVA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4)将混合液进行干燥,得到复合膜,之后切粒,得到改性PVA母粒。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PVA母粒的熔融温度(180~210℃),提高了PVA母粒的热分解温度(最大热分解温度不低于2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水溶开纤海岛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绿色无毒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在纺织纤维、食品、医药、造纸行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能将PVA用作海岛纤维的水溶性海相,可望解决传统海岛纤维苯减量和碱减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是,PVA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非常接近,难以进行热塑性熔纺加工。
目前,加入小分子物质或增塑剂以破坏PVA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改善PVA熔体流动性,是实现PVA熔纺加工的最为有效和简便的方法。例如:专利CN107090151A通过加入多元醇类增塑剂、硅烷偶联剂和抗氧剂提高了PVA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拓宽PVA的熔纺加工窗口,但熔融温度降低较小;专利CN108017863A采用离子液体、无机片层材料与抗氧化剂复配的热稳定剂,大幅提高了PVA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大分解温度,但不能有效降低熔融温度。另外,对PVA进行改性,降低其熔点,改善PVA加工性能的同时也存在PVA的结晶度降低,影响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问题,因此在降低熔点提高热分解温度的同时,也要考虑PVA的结晶度不能太低,要使其能够与岛相复合熔融纺丝成海岛纤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传统海岛纤维常用的苯减量和碱减量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且PVA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非常接近,难以进行热塑性熔纺加工。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介孔二氧化硅的复配物,将其与PVA共混复配制成改性PVA母粒,该母粒相对于纯PVA来说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分解温度,又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得其结晶度不会过低,减小了小分子物质或增塑剂对PVA物理和化学性能造成的影响,能够有效解决传统PVA切片采用有机溶剂处理制备复合纤维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实现PVA海相与岛相复合熔融纺丝又同时减少对纤维性能的损伤的目的,增强生产连续性,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改性PVA母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介孔二氧化硅分散在水中,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的水溶液;
(2)将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PVA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含有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的PVA溶液;
(3)将步骤(1)的介孔二氧化硅的水溶液和步骤(2)的含有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的PVA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干燥,得到复合膜,之后切粒,得到改性PVA母粒。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比表面积680~700m2/g,孔径大小在17.000~3000.000埃米。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水溶液的浓度2~4mg/mL。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氯化锌、PVA的质量比为0.06~0.12:3~9: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