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狭窄内腔侧壁的研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2242.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曹天亮;吴辉;席志成;姚智勇;徐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34;B24B37/11;B24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朱迪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狭窄 侧壁 研磨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适用于狭窄内腔侧壁的研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手柄、调整杆和导向块。所述手柄为空心管结构,所述调整杆为螺纹伸缩杆结构,所述调整杆穿设于手柄内,所述调整杆的一端设置有楔块,所述调整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母,所述导向块的一侧设置两个研磨片,所述导向块的另一侧套设于手柄的一端,所述楔块设置于两个研磨片之间,所述楔块与研磨片限位配合,所述调整螺母与手柄的远导向块一端限位配合,所述研磨片的末端设置有条砂轮。本设计不仅可以使条砂轮以一定压力紧贴内腔侧壁,有效研磨内腔侧壁,同时研磨所需的压力由研磨装置本身产生,不需要研磨装置以特定的角度进行工作,有效扩大了研磨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狭窄内腔侧壁的研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对截面异形、宽度尺寸变化的狭窄内腔进行研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某型装置,其装置上存在截面异形、宽度尺寸变化的狭窄内腔结构,此内腔结构侧壁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同时在装置使用过程中侧壁表面会存在磨损,影响装置的使用,所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内腔侧壁进行研磨,以满足装置的使用要求。
现有的内腔研磨装置通常包括:手柄和研磨头,手柄的长度大于待研磨内腔的深度,研磨头的研磨面与内腔的待研磨面相配合,通过手动控制手柄驱动研磨头对内腔的待研磨面进行研磨。这种研磨装置虽然可以对内腔侧壁进行研磨,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1、在截面异形、宽度尺寸变化的内腔内不易实施。
2、内腔研磨装置需要将手柄与内腔的待研磨面形成一定角度以产生足够的压力,当内腔的较狭窄、深度过大时,可操作的角度过小无法使研磨头对内腔侧壁提供足够的压力。
3、研磨头的形状固定,无法适应宽度尺寸变化的内腔。
4、当内腔侧壁存在凸点、异物等时研磨头容易卡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截面异形、宽度尺寸变化的狭窄内腔进行研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研磨片具备弹性同时研磨片可以脱离内腔侧壁以排除卡滞的模块化索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狭窄内腔侧壁的研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研磨装置包括:手柄、调整杆和导向块;所述手柄为空心管结构,所述调整杆为螺纹伸缩杆结构,所述导向块的同侧设置有两个研磨片,所述手柄套设于调整杆上,所述调整杆一端设置有调整螺母,所述调整杆依次穿过导向块和研磨片后与楔块连接,所述楔块设置于两个研磨片之间,所述楔块与研磨片限位配合,所述调整螺母与手柄的一端限位配合,所述导向块套设于手柄的另一端,所述研磨片的末端设置有条砂轮。
所述调整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设置有螺柱,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手柄和导向块后与楔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手柄后与调整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杆通过其上设置的螺柱和第二拉杆上的螺孔螺纹配合。
所述楔块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楔块近研磨片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弧形凸块,所述楔块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楔块通过其两侧设置的弧形凸块与其对应侧设置的研磨片限位配合,所述楔块通过其上开设的安装孔与第一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块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研磨片,所述导向块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手柄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导向块上还开设有与螺纹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调整杆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块通过其上开设的螺纹孔套设于手柄上,所述所述研磨片的一端设置有条砂轮,所述研磨片的另一端开设有弹性槽,所述研磨片通过其一侧设置的弹性槽与导向块连接,所述弹性槽的厚度小于研磨片的厚度。
所述研磨片的远弹性槽一端设置有条砂轮安装台,所述条砂轮安装台为凹字型,所述条砂轮安装台的远弹性槽一侧开设有条砂轮固定孔,所述条砂轮固定孔内设置有压紧螺钉,所述条砂轮通过压紧螺钉固定于条砂轮安装台上,所述压紧螺钉穿过条砂轮固定孔与条砂轮压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