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春砂利用基茎丛生芽和“节繁殖”培养的高效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2768.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红;董鲜;徐福荣;李宏哲;黄衡宇;麦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春 利用 丛生 繁殖 培养 高效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阳春砂利用基茎丛生芽和“节繁殖”培养的高效人工育苗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带芽根茎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基茎丛生芽发生和增殖、“节繁殖”增殖、生根诱导、炼苗移栽。本发明对阳春砂种苗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步进行基茎丛芽诱导发生、增殖及“节繁殖”增殖,简化了组培过程,3个培养过程同时在一个培养基中进行,极大地提高了人工体外繁殖效率。此外,本发明解决了姜科豆蔻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增殖系数低、遗传稳定性不强等现象,且成本低、周期短、质量和成活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春砂利用基茎丛生芽和“节繁殖”培养的高效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砂仁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草本植物阳春砂(A.villosumLour.)、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辛、温,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效,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材,也是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的主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砂仁含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等挥发性成分,有胃肠保护、镇痛、抗炎、止泻、抑菌、调节菌群、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砂仁不仅可以药用,也可用其做成菜肴,药食同源,享誉四方,在国内中草药市场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砂仁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之处,其中以广东阳春县所产质最佳,称阳春砂仁。现今仍以广东阳春县所产最为道地,而以云南产区产量最大。
由于阳春砂花器结构特殊,授粉昆虫活动空间狭窄,使授粉困难,自然结实率低,人工授粉效率低下,导致砂仁坐果率不断下降,但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价格日益增高,商家以次充好,出现质量混淆不清的现象。在自然界中,阳春砂多行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偶见无性繁殖(根状茎繁殖)。人工繁殖仍以上述2种方式为主,更多见于根状茎繁殖。尽管阳春砂种子数量较多,人工播种易于操作,但由于种胚具生理后熟、种子结构缺陷和内源抑制物等现象,使其具有综合休眠现象,造成自然萌发率极低;只有在种子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量化种苗。同时,由实生苗发育至应用于商业的开花结实植株通常需要 3-4年或更长,因而种子繁殖也没有实用价值。根状茎繁殖虽然出苗较快,但一个根状茎每年只产生2-3个芽且存在株群衰老,种质下降的情况,较低的繁殖率限制了阳春砂大规模种植和在药学上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有生长快、周期短、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且材料来源单一,可保留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短期能获大量遗传性质高度一致的种苗。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资源稀缺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阳春砂中仅有极少数对组织培养的报道,均采用外植体 -愈伤组织-不定芽的方法,但也只停留在成功诱导愈伤组织,未进一步形成完整植株,使组培苗的整体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低、时间短、质量和成活率高,且能将优良性状固定下来的无性繁殖方法来扩大阳春砂尤其是优质种种苗的繁殖量,进行高品质种苗的工厂化生产,以满足种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繁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阳春砂快速繁殖效率的方法,该方法为固定优质品种性状、发展人工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基因型背景一致的优质种苗以满足人工种植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阳春砂利用基茎丛生芽和“节繁殖”培养的高效人工育苗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带芽根茎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基丛生芽诱导发生、增殖及“节繁殖”增殖、生根诱导、炼苗移栽。
进一步地,所述的阳春砂利用基茎丛生芽和“节繁殖”培养的高效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获取:选择生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取其地下根茎芽;
(2)将步骤(1)的根茎芽进行消毒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未经云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