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棒状FeV3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3133.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李庆;唐雪娟;王丽萍;王涛;廖建明;薛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47 | 分类号: | B01J23/847;C01G49/00;C02F1/30;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fev base sub | ||
1.一种简便、绿色、无模版法制备一维纳米棒状FeV3O8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金属铁源1mol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形成A溶液,将钒源(偏钒酸铵)5mol加入30mL去离子水中形成B溶液备用,后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溶液C,然后再向C中加入5mmol草酸,得混合液备用;
(2)调节pH值:将上述混合液调节pH至1,后转移到反应釜中,得反应的前驱溶液备用;
(3)离心干燥: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温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于180℃反应3-24h后离心,后取沉淀,将沉淀物用水和酒精洗涤数次后在烘箱中真空干燥,得样品备用;
(4)退火结晶工艺:
将上述干燥好的样品放在管式炉中升温速率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于500℃温度下退火保温2h,除去结晶水,得到尺寸均一、稳定的1D纳米棒状FeV3O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金属铁源为硝酸铁、三氯化铁、醋酸铁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金属铁源和钒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三氯化铁和偏钒酸铵溶于去离子水后各搅拌30min,混合后在功率为40-60W,超声频率为20-40Hz的条件下超声10-60min,后以500rad/min的搅拌速率搅拌10-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调节pH的试剂为冰乙酸(C2H4O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离心的转速为4000-8000r/min,离心的时间为3-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烘箱中真空干燥的压强为0.08-0.10MPa,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24h。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纳米棒状FeV3O8在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可将光条件下,在25min内能够将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降解完全,降解率分别为99%和99.8%。
9.一种光电化学分析系统,包括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电解池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表面涂覆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纳米棒状FeV3O8材料制备及在光催化降级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在标准的三电极电化学测试中,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760E,CHInstruments)进行光电化学(PEC)测量,分别使用碳棒和Ag/AgC1电极(电解质溶液为0.5M Na2SO4)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GCE,直径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1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