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定大口黑鲈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4834.8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7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杰;周家辉;杜金星;姜鹏;雷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7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齐键 |
地址: | 5103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定 大口 遗传性 别的 分子 标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大口黑鲈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及应用,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从大口黑鲈中筛选获得了性别差异的DNA片段,将基因组序列为SEQ ID NO:1的SNP分子标记用于大口黑鲈遗传性别鉴定,并根据差异的片段设计检测引物,从而可以快速、准确的区分大口黑鲈的性别。利用本发明的SNP位点,在生产上可快速对大口黑鲈遗传进行鉴定,在大口黑鲈单性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定位性别决定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与之前解剖检测或生殖孔观察相比,该技术具有目的性强、准确度高的优点,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对鱼体伤害少,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鉴定大口黑鲈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背景技术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des L.),俗名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湖泊和河流,具有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1983年引入我国后,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近些年其养殖区域呈现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其中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增加最为明显。但在大口黑鲈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产业关键问题。在广东地区,气温较高,大口黑鲈养殖时间较长,养殖周期较短,一般当年(8月龄)便可达到上市规格。但在内陆地区如河南、湖南,气温偏低,养殖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次年才可达到上市规格。尽管前期研究发现雌性和雄性大口黑鲈在生长速度上无显著差异,但饲养至6月龄时,卵巢便开始发育,性腺指数维持在2%,饲养至次年3~5月份时性腺指数高达4~8%,导致雌性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变慢、饵料系数增高。通过性逆转技术培育全雄的大口黑鲈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方法为:使用外源性雄激素将XY雄性大口黑鲈逆转为XY生理雌鱼,再与正常的XY雄鱼进行配对,生产YY超雄大口黑鲈苗种,进而与XX正常雌鱼进行交配,生产XY正常雄鱼。其中XY生理雌鱼的鉴定是上述技术成功的关键。
与大多数鱼类相似,大口黑鲈的性别在生殖季节之前难以通过外部特征进行区分,到目前为止,与大口黑鲈遗传性别相关的研究较少。基于大口黑鲈雌性和雄性个体的重测序结果,本发明通过开发与大口黑鲈遗传性别鉴定相关的分子标记,在早期对大口黑鲈进行性别鉴定,尤其是性逆转过程中XY伪雌鱼鉴定,便于进行育种亲本的挑选,加快选育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黑鲈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与大口黑鲈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位于7号染色体的第3356245位至第3356830位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EQ ID NO:1序列自5’端起第226和/或392位碱基为SNP位点,其中第226位碱基为C或者G,第392位碱基为A或者T。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引物,所述引物用于扩增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子标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物的序列如下所示:
P1:5'-ATTGTTCCTGCCACTGT-3'(SEQ ID NO:2);
P2:5'-TGCCACTCTGTAGGTTAAG-3'(SEQ ID NO:3)。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引物。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子标记在鉴定或辅助鉴定大口黑鲈遗传性别或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引物在鉴定或辅助鉴定大口黑鲈遗传性别或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4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斑兰风味发酵豆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茅岩莓奶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