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组件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6161.X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0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千智;邱庆彬;邱政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34 | 分类号: | H05H1/34;H05H1/2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纳米 离子 组件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组件及其方法,正极接线块的另一端与N型半导体的一端电性相接,N型半导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的一端电性相接,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与P型半导体的一端电性相接,P型半导体的另一端与负极接线块的一端电性相接,第一电极平行的置于第二电极的一侧,且第一电极的中心孔的中轴线正对放电头,第一电极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极的电压,风扇置于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的另一侧,风扇的输出口正对第二电极及第一电极的中心孔。本发明的第二电极还充当了制冷片的功能,降低了制造成本且使组件的结构更简洁;另外,气流是沿第二电极的中心孔的中轴线平行的方向直吹,大大增加了气流的利用效率,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纳米水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消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组件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的第二电极正对第一电极的中心孔的中轴线,于第二电极的四周装设制冷片,气流流经制冷片从而形成冷却气流,继而从第二电极的两侧往第二电极吹去并往第二电极的放电头爬升,最后从第一电极的中心孔吹出,第二电极的放电头集结冷却气流中的水分从而形成结露,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从而使结露电离并产生电荷移动从而形成具有净化功能的纳米水离子。该发生器工作时,气流的冷却需要另外安装制冷片,制作成本高,且结构复杂;另外,冷却气流需要弯曲爬升至第二电极的放电头,冷却气流弯曲爬升后速度减慢并且一部分冷却气流流至第一电极中心孔的外侧,冷却气流的利用效率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组件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电极、棒状的第二电极、正极接线块、负极接线块、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电源以及风扇,所述第二电极的中部沿径向向外凸设放电头,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正极接线块的一端电性相接,所述正极接线块的另一端与所述N型半导体的一端电性相接,所述N型半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电性相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P型半导体的一端电性相接,所述P型半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接线块的一端电性相接,所述负极接线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一电极平行的置于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孔的中轴线正对所述放电头,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所述风扇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另一侧,所述风扇的输出口正对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孔。
较佳地,所述正极接线块及负极接线块亦正对所述风扇的输出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孔呈齿轮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