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段多级泵导叶轮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6189.3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罗瑞祥;李志鹏;何剑芳;罗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昌佳智慧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66;F04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9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叶轮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节段多级泵导叶轮设计方法,包括该方法设计的导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轮包括前级叶轮(1)、导叶轮主体(2)和后级叶轮(3),所述导叶轮主体(2)设置在前级叶轮(1)与后级叶轮(3)之间,
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正导叶(4)设计:
步骤二:反导叶(7)设计;
步骤三:半圆形空间导叶(5)设计;
步骤四:U形流道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段多级泵导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叶(4)设计过程如下:
S1:正导叶(4)工作面由圆弧构成:正导叶(4)工作面入口点直径为D,正导叶(4)工作面入口点角度α1取值为1.01-1.03倍前级叶轮(1)出口角;
S2:正导叶(4)背面由圆弧构成:入口点半径及角度取值与正导叶(4)工作面相同;
S3:正导叶(4)工作面与背面圆弧入口点内小圆弧形成封闭;
S4:正导叶(4)入口宽度:取值为前级叶轮(1)出口宽度b2+2~5mm;
S5:正导叶(4)叶片数取值为:与前级叶轮(1)叶片数互为质数;
S6:相邻正导叶(4)叶片间为流体通道,此通道面积由入口点至末端逐渐增加,控制扩散角为5~15度;
S7:两相邻正导叶(4)叶片间流道面积:两相邻正导叶(4)叶片间距L×正导叶(4)高度M;
S8:正导叶(4)出口点半径R1及出口角α2:正导叶(4)出口点半径R1=(1.3-1.5)D,出口角α2与入口点角α1保持基本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段多级泵导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导叶(7)设计过程如下:
S1:反导叶(7)工作面由圆弧构成:入口点半径、角度分别与半圆形空间导叶(5) 叶片出口点半径R2及出口角α3相同,出口点半径与后级叶轮(3)入口点相同,反导叶(7)出口点角α4角度为90反导叶(7)叶片高度与正导叶(4)入口宽度相同;
S2:反导叶(7)背面由圆弧构成:入口点、出口点各参数与反导叶(7)工作面相同;
S3:反导叶(7)相邻两叶片间形成流体流道,流道面积呈收缩趋势,均匀过渡,面积:两相邻反导叶(7)叶片间距L×反导叶(7)高度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段多级泵导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空间导叶(5)设计过程如下:
S1: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工作面入口点半径及入口角分别与正导叶(4)出口半径R1和出口角α2相同;
S2: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工作面是由圆弧构成的一空间扭曲叶片,相邻半圆空间导叶片(5)之间形成流体流道,流道间的面积从进口至出口均匀一致;
S3: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工作面出口点半径R2及出口角α3:出口点半径R2与入口点半径R1相同,出口角α3取值为正导叶(4)出口角α2+3°~α2+10°;
S4: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工作面高度:取值为半圆形空间导叶(5)段高度b4;
S5: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背面由圆弧构成的一空间扭曲叶片:入口点、出口点各参数与半圆形空间导叶(5)叶片工作面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昌佳智慧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昌佳智慧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1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