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振编码量子秘钥分发的光发射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6958.X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威;袁慧宏;翟翀昊;郑赟;龚旗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08;H04B10/548;H04L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振 编码 量子 分发 发射 芯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编码量子秘钥分发的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将激光器、波形调制模块、相位随机化模块、可变光学衰减模块、偏振滤波模块、偏振调制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其中,可变光学衰减模块,用于将波形调制模块输出的脉冲光进行相位调制,使得各脉冲间相对相位随机化;可变光学衰减模块,用于对相位随机化后的脉冲光强度衰减至单光子水平,产生弱相干态;偏振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可变光学衰减模块输出的弱相干态进行滤波,滤除光束中的TM模式并将所保留的TE模式光束输入偏振调制模块;偏振调制模块,用于将TE模式光束分为两路,一路转化为TM模式,一路保持TE模式传播,通过调控两路的相对相位后合束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光学及光传输保密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nP光子集成平台的偏振编码量子秘钥分发的光发射芯片。
背景技术
最著名的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协议“BB84协议”利用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使得密钥分发的过程中一旦受到窃听者的攻击,通信双方可以有所察觉,进而废除被窃听的密钥并重新发送,安全性得到保证。而最经典的BB84协议编码方式是偏振编码,即利用相互正交的一组偏振态作为系统的本征态,例如将光子处于水平偏振的状态编码为“0态”,垂直偏振的状态编码为“1态”。除此之外,光子的偏振态在自由空间中可以较为稳定的保持,因此早期基于偏振编码的量子通信协议多在自由空间完成,CN1651947A就公布了一种该类发明。但QKD作为最先走向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技术,要求分发系统更加微型、易于使用,自由空间光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庞大程度,是不可能满足该要求的,因此,近些年来,量子通信与集成光学领域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Phys.Rev.X 10,031030(2020)就在硅片上完成了测量设备无关协议的实验,验证了集成技术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可行性。
硅平台在多年发展以后已经具备多种片上高性能器件,可以实现各种功能,但是硅平台上激光器的集成一直是一大难点,难以实现全集成。InP体系具备有源无源器件全集成能力,可在芯片上全集成激光器、衰减器、调制器和偏振器件,能满足基于偏振编码的QKD发射芯片要求,有望实现便携式QKD发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集成方案,在InP平台上将发送端(包括激光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基于该集成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片上的偏振控制和编码方案。
本发明集成的激光器线宽窄、单模性好,波长可调谐。如图1所示,在激光器之后利用波形调制模块(即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对激光器出来的连续光可以实现高速波形调制,实际应用中通过强度调制形成脉冲光;紧接着使用相位随机化模块对脉冲光进行相位调制,使得各脉冲间相对相位随机化,而后通过可变光学衰减模块对相位随机化后的脉冲光进行强度衰减,衰减至单光子水平,即完成弱相干态制备,至此光源的准备工作完成。
片上偏振编码功能主要通过图1中的偏振调制模块实现,其基本原理是将光源的TE模式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芯片上偏振转换器(即图2中的偏振旋转模块)转化为TM模式,一路保持TE模式传播,通过相位调制器调控两路的相对相位后,利用InP片上多模干涉器(MMI)进行合束后输出,可以实现线偏振、圆偏振的偏振态编码。基于此,本发明在上述光源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利用片上偏振分束器实现滤波功能,将光源中的部分TM模式滤除,之后进入偏振调制模块进行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