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编码链发卡结构添加与移除的DNA杂交信息存储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9958.5 | 申请日: | 2021-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9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肖祖颖;王海华;张翼飞;张东裔;成鹏飞;刘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50/40 | 分类号: | G16B50/40;G16B25/0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所 43209 | 代理人: | 高红旺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编码 发卡 结构 添加 dna 杂交 信息 存储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码链发卡结构特异性移除的DNA存储加密方法,包括一套带发卡结构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DNA编码链和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其中,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将特定编码链的发卡结构切断,使编码区暴露而将其激活。在信息读取过程中,如果DNA编码链未经正确激活,则因发卡结构阻碍杂交而导致信息无法有效读取。该方法实施时,发送方从编码链组合中选取一组进行数据写入,将存储盘发给接收方,并用另一保密途径将密钥(即正确的内切酶信息)发送。接收方在收到密钥后方能对编码链做正确处理而将其激活,而错误处理将无法激活,甚至可能导致存储盘自毁。本发明实现了DNA杂交存储技术的硬加密,促进该存储技术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NA存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DNA信息杂交存储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DNA存储技术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结晶。DNA是漫长生物进化过程中选择的遗传物质,作为信息存储物质而言,DNA具有保存时间极长、存储信息容量极大,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极具发展潜力。目前DNA存储领域的主流技术基于DNA合成与测序,该技术虽然信息密度高,但存在并行性差、读写时间长、加密性能低等弱点,限制了DNA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此,申请人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开发了DNA杂交存储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DNA寡核苷酸链组合,建立DNA编码链、解码链(荧光探针)组合与二进制信息的映射关系。在信息写入时,将DNA编码链组合固定在存储基片的数据单元阵列上,以数据单元中编码链的组合状态代表该数据单元存储的信息内容。在信息读取时,将存储盘上的DNA编码链与互补荧光标记探针杂交,再通过检测各数据单元杂交信号的状态,得到所有数据单元编码链的组合状态,并还原出存储信息。前期工作实现了DNA杂交存储技术的原理,而本发明则通过给DNA编码链添加/去除发卡结构的方式分别对探针进行封闭/解封,实现了DNA杂交存储技术的硬加密,能够有效阻止信息的自由扩散,提高信息安全,促进DNA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DNA杂交存储技术尚未实现加密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DNA杂交信息存储的加密方法,本发明通过给DNA编码链添加/去除发卡结构的方式分别对编码链进行封闭/激活,实现了DNA杂交存储技术的硬加密。本发明能够有效阻止信息的自由扩散,提高信息安全,促进DNA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编码链发卡结构特异性移除的DNA杂交信息存储加密方法,包括:
1)将目标信息转换为二进制代码,并分割为众多等长的字段,每个字段对应一个数据单元,包含M个二进制数位;
2)将上述每个字段的M个二进制数位上的1/0值映射为M条DNA编码链的有/无组合,由此得到DNA存储盘上所有数据单元需要添加的编码链列表;
3)依上述列表将各DNA编码链以点样、喷墨或原位合成的方式固定在DNA存储盘表面各数据单元中,即完成目标信息在DNA存储盘上的写入;
4)DNA存储盘信息的读取,是通过编码链与互补荧光探针的杂交实现;杂交后进行荧光检测,以各数据单元中各色荧光的有无来判断对应编码链的有无,由此得到存储盘上所有数据单元中的编码链组合列表,再进一步还原为二进制代码,并最终还原出目标信息;
5)本发明的加密环节在于加密DNA编码链的设计和运用,包含以下步骤:
a.每条DNA寡核苷酸加密编码链(单链)均包含一个核心序列,加密编码链中只有核心序列参与存储信息编码,该序列与杂交检测时与之对应的DNA寡核苷酸探针互补,所有编码链包含的基本序列总数记为M;
b.在核心序列3’端添加一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和一段衔接序列,构成发卡上半段;
c.在衔接序列3’端添加一段与发卡上半段反向互补的序列(即发卡下半段),与发卡上半段共同构成部分双链结构(即发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9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