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基于癌变靶向定位的B超检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0239.5 | 申请日: | 202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叶莹;叶衍铭;夏敬芳;朱行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莹 |
主分类号: | A61B8/08 | 分类号: | A61B8/08;A61B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乳腺癌 早期 诊断 基于 癌变 靶向 定位 检查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基于癌变靶向定位的B超检查装置。本发明通过癌症靶向定位将光敏物质靶向导入到早期肿瘤中,通过红外光照射,使光敏物质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使含有光敏物质的肿瘤组织温度上升,从而改变超声传输速度,而组织的声阻抗为密度和声速的乘积;在声速改变的情况下声阻抗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回声的变化,经本发明的癌变靶向定的B超检查装置的检测与处理,在超声图像中显现出来,实现癌症早期病变的B超检测。B超检查装置包括具有红外发射的超声探测头、红外光发射驱动器、扫描控制器、超声接收器、检波器、数字变换DSC、图像处理器、显示器等;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有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癌变靶向定位的B超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临床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有10余种,但真正较为成熟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手段尚不多。目前主要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腺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乳腺导管灌洗、CT和磁共振等。其中有大量的研究已证实,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50岁以上妇女敏感性最高达94%,40—49岁为87%,30—39岁为77%。但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据美国癌症协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究的结果显示:乳腺X线检查能较最具临床诊断经验的医师早2 年发现早期乳腺癌,检出率可达40%但仍欠理想。本发明所提出的癌变靶向定位的新型B超检查装置就是弥补乳腺癌早期诊断不高,欠理想的难题的。
B超是一款目前用途很广的诊断影像设备,它是向人体发射一束超声进入体内,并进行线形、扇形或其他形式的扫描,遇到不同声阻抗的二种组织的交界面即有超声反射回来,由探头接收后,经过信号放大和信息处理,显示于屏幕上,形成一幅人体的断层图像,供临床诊断用。连续多幅声像图在屏幕上显示,便可观察到动态的器官活动。由于体内器官组织界面的深浅不同,使其回声被接收到的时间有先有后,借此可测知该界面的深度,测得脏器表面的深度和背面的深度,也就测得了脏器的厚度。回声反射的强弱由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决定流,声阻抗相差甚大的两种组织(即介质),相邻构成的界面,反射率甚大。而声阻抗为密度和声速的乘积,当组织内产变,在病变处的组织密度发生变化引起声阻变化,回声增强探测显示在屏幕上指示病变存在,这是B超诊断肿瘤的原理。而明显组织密度变化的病变的肿瘤都是中期和晚期肿瘤,而早期的肿瘤并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不会产生组织密度的变化,因此癌症早期病变由于不会出现组织形态的变化,则没有组织密度的变化,所以在一般的B超诊断设备中,不会被发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普通B超不能诊断早期肿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基于癌变靶向定位的B超检查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癌变靶向定位的B超检查装置,其设计的思想和原理如下:采用癌症靶向定位方法将光敏物质靶向导入到早期肿瘤中,通过红外光照射,光敏物质吸收的光能通过分子振动和热弹性膨胀转化为热能,使含有光敏物质的肿瘤组织温度上升,从而改变超声传输速度,而组织的声阻抗为密度和声速的乘积;因此,在声速改变的情况下声阻抗随之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回声的变化,经本发明的癌变靶向定的新型B超检查装置的检测与处理,能在超声图像中显现出来,实现癌症早期病变的B超检测。
早期乳腺癌是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的,是和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一样的有同样的密度,超声在其中传输的速度也是一样,其声阻抗是一样的,如式(1)所示:
Z=ρ×C (1)
其中,Z为声阻抗,单位为Kg/m2S,ρ为组织密度,C为声速度;
超声在体内软组织中平均速度为1541m/S(体温37℃),而声速在不同温度下速度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超声的速度就越快,其温度对超声速度影响可表达为下式(2):
C=C0 +0.61×T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莹,未经叶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0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