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有机酸制备用于防护氰化物的吸附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1156.8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7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裴佩;安丽花;郭军军;金彦任;王德周;薛燕;李俊杰;张凌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2;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杨文艳 |
地址: | 030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有机酸 制备 用于 防护 氰化物 吸附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氰化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添加有机酸制备用于防护氰化物的吸附剂的方法;选择多孔隙吸附材料为载体材料,以水作溶剂,将水加热至40~80℃,并向其中加入可溶性铜盐、铬盐、有机酸和银盐,待反应完全后倒入载体材料,静置2~4h,100~150℃条件下煅烧烘干得到吸附剂;本发明吸附剂用水作溶剂,在载体材料上负载可溶性铜盐、铬盐、银盐及有机酸,制备工艺简单,成本降低;防护氢氰酸、氯化氰效果好,达到国军标GJB 6239.18‑2008、GJB 6239.19‑2008指标要求,且无刺激性氨味逸出,可替代传统的有铬浸渍炭应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氰化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添加有机酸制备用于防护氰化物的吸附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防护氢氰酸、氯化氰的浸渍炭一般是以氨水做溶剂,溶解铵盐、不溶性铜盐、铬盐、银盐,负载到活性炭上,然后高温煅烧得到的。该浸渍炭可以对氢氰酸、氯化氰有较好的防护性能,多用于防毒面具中,但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会有氨味逸出,刺激性气味会影响使用人员的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一直以来使用氨水作为溶剂制备浸渍炭后会有氨味逸出影响使用人员身体健康,同时会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添加有机酸制备用于防护氰化物的吸附剂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添加有机酸制备用于防护氰化物的吸附剂的方法,选择多孔隙吸附材料为载体材料,以水作溶剂,将水加热至40~80℃,并向其中加入可溶性铜盐、铬盐、有机酸和银盐,待反应完全后倒入载体材料,静置2~4h,100~150℃条件下煅烧烘干得到吸附剂。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材料为活性炭、沸石或陶瓷。
优选的,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的用量与载体材料水容量相同,可溶性铜盐的用量为载体材料质量的15%~40%,铬盐的用量为载体材料质量的5%~15%,有机酸用量为载体材料质量的9%~18%。
优选的,所述有机酸为马来酸或酒石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吸附剂用水作溶剂,在载体材料上负载可溶性铜盐、铬盐、银盐及有机酸,制备工艺简单,防护氢氰酸、氯化氰效果好,且无刺激性氨味逸出,可应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中。
本发明的吸附剂对氢氰酸、氯化氰具有较好的消除效果,达到国军标GJB6239.18-2008指标要求,解决了氨味逸出的问题,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为无氨体系浸渍炭,可以替代传统的有铬浸渍炭应用于人防面具中。
本发明材料、活性组分与之前相比种类减少,制备方法简单,成本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煤质活性炭200g,测量其水容量为90%。量取180ml去离子水,称取65g硝酸铜,10g铬酸酐,28g酒石酸,0.9g硝酸银。去离子水加热至70℃,依次添加硝酸铜、铬酸酐、酒石酸、硝酸银,待完全反应后倒入煤质活性炭中搅拌均匀,放置3h,135℃条件下煅烧烘干,得到成品。
实施例2
取煤质活性炭200g,测量其水容量为90%。量取180ml去离子水,称取78g硫酸铜,16g铬酸酐,35g马来酸,0.7g硝酸银。去离子水加热至80℃,依次添加硫酸铜、铬酸酐、马来酸、硝酸银,待完全反应后倒入煤质活性炭中搅拌均匀,放置2h,145℃条件下煅烧烘干,得到成品。
对比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