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2510.9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金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B65H20/02;B65H26/0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7 | 代理人: | 杨立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息 镭射 纸张 生产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固定锟、可移动锟、复位机构以及传感器。基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两侧的支撑杆,固定锟和可移动锟的两侧可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杆上。可移动锟设置在固定锟的上方,纸张从可移动锟和固定锟之间穿过,可移动锟所在的支撑杆位置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腔。复位机构以及传感器设置在连接腔内,可移动辊两侧在连接腔内与复位机构连接。可通过传感器测量可移动锟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从而获得纸张的厚度然后将信息传输给主控装置来对纸张的出纸速度进行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全息镭射纸张的生产的过程主要步骤就是将镭射膜上的信息等转印到普通纸张上,然后脱模生成镭射纸,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印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最终生产出来的全息镭射纸张的质量。
而在转印的过程中,需要将镭射模贴合到普通纸张上,再通过多跟导锟使得两者完全贴合,然后经过机器完成转印,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卷纸张不同位置的厚度实际上是不一致的,这会导致设备匀速运行的时候张力不均衡,在运行中出现跳动的情况,而如果能够准确的知道纸张的实时的厚度就能够通过控制设备的运行速度,从而避免运行中出现跳动的情况,从而提高最后制品的质量。
而现行的电子追终系统大多是使用红外传感器来对纸张两侧的偏移位置进行检测,但是对于纸张的厚度来说,红外检测相对来说就比较麻烦了,很难能够很准确的测量出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获得纸张的实时厚度然后实时调整设备的运行速度,从而使得设备运行的时候张力更为均衡,避免出现跳动情况的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固定锟、可移动锟、复位机构以及传感器;所述基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杆,所述固定锟和所述可移动锟的两侧可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支撑杆上,纸张从所述固定锟以及所述可移动锟之间穿过,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连接腔,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可移动辊两侧在连接腔内与所述复位机构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可通过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可移动锟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从而获得纸张的厚度然后将信息传输给主控装置来对纸张的出纸速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腔顶部的复位基座、连接装置以及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复位基座以及所述连接装置之间,所述连接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可移动锟穿过所述连接孔在所述连接腔内与所述连接装置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发射装置以及接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装置侧面上,所述接收装置上设置在所述连接腔的内侧壁上。
本发明的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固定锟、可移动锟、复位机构以及传感器。基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两侧的支撑杆,固定锟和可移动锟的两侧可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杆上。可移动锟设置在固定锟的上方,纸张从可移动锟和固定锟之间穿过,可移动锟所在的支撑杆位置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腔。复位机构以及传感器设置在连接腔内,可移动辊两侧在连接腔内与复位机构连接。可通过传感器测量可移动锟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从而获得纸张的厚度然后将信息传输给主控装置来对纸张的出纸速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全息镭射纸张生产控制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标号:1、基座,2、固定锟,3、可移动锟,4、复位机构,5、传感器,11、底座,12、支撑杆,41、复位基座,42、弹簧,43、连接装置,51、发射装置,52、接收装置,121、连接腔,122、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金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金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25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