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炒茶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2563.0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7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连富;胡友明;朱正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苗岭雾海生态有机茶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4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茶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炒茶机。本发明包括筒锅,筒锅的两侧为锅壁,两锅壁之间为筒形锅;所述筒锅的上端设有放茶口;所述两锅壁中活动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炒茶装置;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从动轮,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轮,主动轮连接电机;所述炒茶装置包括安装杆,安装杆中心设有轴孔,安装杆的杆身连接有连杆,连杆连接炒茶铲;所述转轴设于轴孔中。本发明延续炒茶灶进行炒茶,保障了茶叶的传统风味,且本发明通过自动翻炒茶叶的方式实现给炒茶人员省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炒茶机。
背景技术
炒茶指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炒青工序,它是利用微火在炒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该工序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茶叶传统的手工炒制过程繁杂,由于全靠手工操作,每次炒制的茶叶量少,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目前虽然市售很多的炒茶机,但是大部分的超茶机自带加热装置,不再使用炒茶灶进行炒茶,没有用灶出的茶叶不够传统工艺炒出的茶香。因此,由此设计一款延续传统炒茶工艺的炒茶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炒茶机。本发明延续炒茶灶进行炒茶,保障了茶叶的传统风味,且本发明通过自动翻炒茶叶的方式实现给炒茶人员省力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自炒茶机,包括筒锅,筒锅的两侧为锅壁,两锅壁之间为筒形锅;所述筒锅的上端设有放茶口;所述两锅壁中活动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炒茶装置;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从动轮,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轮,主动轮连接电机;所述炒茶装置包括安装杆,安装杆中心设有轴孔,安装杆的杆身连接有连杆,连杆连接炒茶铲;所述转轴设于轴孔中。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转轴与锅壁通过轴承连接。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炒茶铲等距设置三到五个。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炒茶铲远离安装杆的端部设为弧形端。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电机连接电机座,电机座连接安装板。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筒形锅的两侧连接支架。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连接竖杆,竖杆连接底座。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锅壁上设有取茶口,锅壁连接两个滑轨,滑轨之间设有锅门。
前述的自炒茶机中,所述锅门连接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本装置放在炒茶灶上,烧火加热筒锅,将待炒制得茶经放茶口放入筒锅中,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经传动带传动,从动轮转动,转轴和其上的炒茶装置跟随转动,炒茶铲转动时,每次经筒锅底部将茶叶铲起,运动至上部,茶叶自动掉回筒锅中,如此实现自动翻炒茶叶,炒好后将茶叶取出即可。本发明通过自动翻炒茶叶的方式实现给炒茶人员省力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筒锅,2-锅壁,3-筒形锅,4-放茶口,5-转轴,6-炒茶装置,7-从动轮,8-传动带,9-主动轮,10-电机,11-安装杆,12-轴孔,13-连杆,14-炒茶铲,15-电机座,16-安装板,17-支架,18-固定杆,19-竖杆,20-底座,21-取茶口,22-滑轨,23-锅门,24-把手,25-电加热装置,26-卸料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苗岭雾海生态有机茶园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苗岭雾海生态有机茶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2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黄鱼接力养殖的活鱼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EVA复合鞋底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