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萝卜拔取式联合收获用减粘降阻松土铲及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4697.6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8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湛;姚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萝卜 拔取 联合 收获 用减粘降阻 松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萝卜拔取式联合收获用减粘降阻松土铲及收获机,包括铲柄、铲刃和铲尖;所述铲尖位于铲柄的末端,铲刃位于铲柄的前部,铲刃的斜面和铲尖的上表面均设有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铲柄两侧面设有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所述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仿蜣螂体表非光滑结构,所述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仿蚯蚓体表结构,通过采用仿生表面结构,有效地降低土壤对铲面的粘附、增加土壤扰动性能,减小白萝卜的拔取力、降低漏拔率和损伤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萝卜机械化收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白萝卜拔取式联合收获用减粘降阻松土铲及收获机。
背景技术
白萝卜属于根茎类蔬菜,具有生长周期短、栽培适应性强、单产高的特点。成熟的白萝卜长度能够达到25-40cm、重达0.5-1kg。白萝卜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山东和江苏等地,不同地区土壤颗粒组成存在差异,在沙土及沙壤土环境下,不需要松土铲,徒增松土铲只会增加整机功耗;在黏土环境下,由于白萝卜与土壤颗粒间粘结力较大,为避免拔断,增加松土铲可以疏松萝卜根部附近的土壤,便于夹持机构顺利将萝卜从土壤中拔出。
拔取式联合收获是最高效的白萝卜收获方式,它主要通过松土铲对白萝卜生长底部进行松土、实现果土分离,然后通过夹持装置夹住茎叶、将白萝卜从土壤中拔出,再经过夹持输送,完成切樱和末端收集等联合作业。松土是影响白萝卜机械化收获作业性能的重要环节。白萝卜体型硕大、入土深度大、与土壤颗粒间粘结力较大,若不经过松土作业而直接拔取,容易造成白萝卜茎叶和果实断裂,导致白萝卜漏拔率和损伤率增大。松土作业则可以疏松萝卜根部附近的土壤,实现果土分离,有效降低萝卜的拔取力。松土铲是完成松土作业的主要部件。
目前,针对白萝卜收获作业的松土铲很少,胡萝卜、青萝卜等体型较小的萝卜收获普遍采用凿形、箭形结构的松土铲,由于其入土深度较浅、工作阻力较小,普遍采用了光滑表面结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对土壤的扰动效果不佳,难以满足体型硕大的白萝卜收获作业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萝卜拔取式联合收获用减粘降阻松土铲及收获机,针对拔取式白萝卜联合收获过程存在的松土阻力大、扰动性能差的问题,通过采用仿生表面结构,有效地降低土壤对铲面的粘附、增加土壤扰动性能,减小白萝卜的拔取力、降低漏拔率和损伤率。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粘降阻的白萝卜松土铲,包括铲柄、铲刃和固定于铲柄末端的铲尖,铲刃的斜面和铲尖的上表面均设有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所述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 仿蜣螂体表非光滑结构;铲刃前端面两侧为斜面,斜面上设有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凸包的横截面为球冠形;在铲尖表面上也设有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在铲尖表面非等间距分布,该凸起顶部为球冠形;铲尖结构采用窄双翼形,宽度较传统双翼形小。在铲柄的两侧面设有减阻结构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仿蚯蚓体表为波纹状凸包结构,波纹状凸包均与水平面平行,且该凸包顶部为弧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萝卜拔取式联合收获用减粘降阻松土铲,包括铲柄、铲刃和铲尖;所述铲尖位于铲柄的末端,铲刃位于铲柄的前部,铲刃的斜面和铲尖的上表面均设有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铲柄两侧面设有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
上述方案中,所述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仿蜣螂体表非光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仿生球冠凸包组件A包括多个呈凸起球冠结构的凸包,所述铲刃的斜面和铲尖的上表面的凸包非等间距分布。
上述方案中,所述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仿蚯蚓体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仿生波纹状凸包组件B包括多个波纹状凸包,波纹状凸包之间平行布置,所有的波纹状凸包都与水平面平行。
上述方案中,所述铲刃包括直线段铲刃和曲线段铲刃;直线段铲刃位于曲线段铲刃的上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铲尖采用窄双翼形,铲尖宽度L4为150mm以下,铲尖的安装平面与地面间的夹角为α,且5°≤α≤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4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