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及其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5058.1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中;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市万山区天下红朱砂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26 | 分类号: | B05D7/26;B05D7/24;B05D7/00;B05D3/00;B05D1/38;B24B1/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朱砂 建材 手工 鎏金 工艺 及其 建筑材料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建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及其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通过在木材,瓷砖,陶瓷,朱砂等建材胚体上进行朱砂颜料和天然大漆打底,经过裱布,荫干,刮灰,打磨,打捻,上色漆,贴金,上漆等几十道工序,使颜料充分渗透进胚体和很好地附着于胚体表面,从而展现出现代产品与传统的大漆文化相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及其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鎏金工艺多采用金汞剂制成的金泥抹于铜器件表面,再经加热使汞蒸发制得,但在此过程中蒸发的汞蒸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增加金层的厚度需要多次进行抹金、开金的工艺,工艺繁复,且产生的汞蒸气量也更大。
但至今大多漆器均是以木制品为胚体,鎏金工艺也多在铜器等金属器具上进行,以建筑材料为胚体采用大漆工艺进行加工的方法较少见,
申请号为CN201910986997.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木雕的上漆工艺,其是采用硫化汞替代朱砂,在调漆时加入黝铜矿,以现代化工原料作为金底漆主料,降低了成本,制得的朱金漆木雕工艺品不掉色。但硫化汞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且从制备方法来看,在刷漆、贴金、罩漆后即完成制备,后续未进行打磨等步骤,从本领域常识来看,未经打磨的漆器是无法显色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及其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一种朱砂鎏金工艺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
2、上述的鎏金工艺,具体为一种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是采用鎏金工艺,将朱砂覆于建材表面,具体是将建材胚体打磨后,经过上底漆、裱布、刮灰、打捻、上色漆、贴金、上色漆、磨显、刷漆、揩清、抛光步骤制得。
进一步,所述的胚体,包括但不限于木材、瓷砖、地板和朱砂胚体。当胚体为木材时,需要先进行吃漆工艺。
3、上述的朱砂建材手工犀皮鎏金工艺,具体步骤为:
(1)打磨:用120目砂纸打磨胚体表面;
(2)调漆:取280-320目的朱砂粉,与天然生漆以4-6:1的质量比调和,得到朱砂底漆;
(3)上底漆:采用步骤(2)制得的朱砂底漆或底层大漆修涂于打磨过的胚体表面,放入荫房中阴干12-14h;
(4)制备粘膠剂:采用以天然生漆和瓦灰以1:1的质量比混合,反复揉合后得到的粘膠剂;
(5)裱布:用400目砂纸通体打磨后,用无尘纸巾蘸酒精擦拭干净,再将粘膠剂均匀刷涂在苎麻布上,裱于胚体上,放入荫房中阴干;
(6)刮中灰:用400目砂纸通体打磨后,用中细瓦灰与天然生漆调和后刮涂在胚体上,放入荫房中阴干;
(7)刮细灰:用400目砂纸通体打磨后,用细灰调和生漆刮涂在胚体上,放入荫房中阴干;
(8)打捻:用400-600目砂纸通体打磨后,用朱砂粉、生漆和蛋清以1:1:0.2-0.4的质量比混合,再捻上不同的纹理于胚体表面,放入荫房中阴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市万山区天下红朱砂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仁市万山区天下红朱砂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