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6424.5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英莲;张爽;郑文滨;杨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6;C07K1/34;C07K1/30;A23L33/18;A61K38/01;A61P9/12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高洋;牛继梅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耦合 制备 食源性 ace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属于食源性ACE抑制肽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是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扫频超声处理后,再进行蛋白酶酶解;最终制备的食源性ACE抑制肽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可达81.77%;与传统酶解相比较,ACE抑制肽活性提高42.35%,与传统超声辅助酶解方法相比较,ACE抑制肽活性提高26.20%。因而,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食源性ACE抑制肽在具有降压功效的药品、保健品、食品或制剂的制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源性ACE抑制肽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ACE抑制肽)是血压调节的关键肽,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是化学合成ACE抑制肽,长期使用对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食物蛋白中获取ACE抑制肽以减少化学合成ACE抑制肽的副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与现有化学合成ACE抑制肽类降血压药物相比,食源性ACE抑制肽具有降血压效果温和、安全无副作用、对正常血压无影响等显著优点,且是理想的天然降血压功能性成分。玉米醇溶蛋白中含有Pro及Leu,且Pro含量高,是ACE抑制肽的良好来源。
传统的酶解方法存在产品转化率低、酶解时间长、产品活性低等问题。且玉米醇溶蛋白结构的固有特性给功能性ACE抑制肽的释放造成了障碍,降低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利用率,开发更有效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如果能将ACE抑制肽从玉米醇溶蛋白中高效释放出来,对于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促进酶水解。扫频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超声加工技术。超声波的频率在中心频率附近的设定范围内以一定的扫描周期上下波动。以往的研究发现,与定频超声的恒频相比,扫频超声可以激发蛋白质溶液产生与其固有频率相匹配的共振频率,达到更好的蛋白质预处理效果。例如Ren等人(Ren X,Ma H,Mao S,et al.Effects of sweeping frequency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enzymaticpreparations of ACE-inhibitory peptides from zein[J].European Food ResearchTechnology,2014,238(3):435-442.)采用40±2kHz的扫频超声(SFU)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制备的玉米蛋白水解物具有42.9%的ACE抑制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16.7%;毛舒云等人(毛舒云,马海乐,任晓峰,等.扫频超声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014):142-147,155.)采用双频扫频模式(40±2)kHz/(68±2)kHz结合酶解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的ACE抑制率为48.48%;目前,虽然采用扫频超声或双频扫频超声结合酶解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已经显著提高了制备ACE抑制肽的ACE抑制率,但抑制率仍在较低水平,为了促进玉米醇溶蛋白在降血压药物及保健品制备领域的研究价值,迫切需要能将ACE抑制肽从玉米醇溶蛋白中高效释放出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扫频超声耦合酶解制备食源性ACE抑制肽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玉米醇溶蛋白分散于蒸馏水中,形成玉米醇溶蛋白悬浊液;
(2)对步骤(1)的玉米醇溶蛋白悬浊液进行扫频超声处理;
(3)向步骤(2)扫频超声处理后的玉米醇溶蛋白悬浊液加入蛋白酶,并调节pH值至蛋白酶的适宜pH;调节酶解温度为40~50℃,进行酶解,反应趋向于饱和时停止反应,将pH调至中性,灭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6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