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的钻颅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7897.7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17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神经 外科手术 钻颅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的钻颅器,属于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需要医生手持钻颅器、角度与力度不可控的问题,其包括钻颅机械臂,所述钻颅机械臂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底部滑动设置有可控钻头,实现了通过机械结构代替医生手持,提高钻颅过程中的角度与力度的精准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的钻颅器。
背景技术
开颅又称开颅手术,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在患者颅脑损伤或摘除患者脑瘤等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开颅手术一般使用刀具在患者病患部位上的头皮上切开一个U字型的口,然后再用钻颅器在头颅上打几个洞,取出相应的颅骨后进行医学操作后放回颅骨缝合伤口,。
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医生手持钻颅器,进行在患者头骨上的定位打孔,在打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钻颅位置偏差,角度和力度不可控的问题,导致操作难度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医生手持钻颅器、角度与力度不可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的钻颅器,其目的在于:通过机械结构代替医生手持,提高钻颅过程中的角度与力度的精准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的钻颅器,包括钻颅机械臂,所述钻颅机械臂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底部滑动设置有可控钻头。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对可控钻头进行方向定位,在定位后,由于其位置不变,在钻颅打孔过程中可保证其角度不变,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需要医生手持,角度与力度不可控的问题,提高了开颅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述钻颅机械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钻颅机械臂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电机转动转轴,从而带动钻颅机械臂转动,在患者需要不同的开颅角度时,可通过电机调整钻颅机械臂的角度,通过上述结构,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活性。
所述钻颅机械臂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滑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液压缸调整可控钻头的高度。
所述电机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液压缸与电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
所述可控钻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外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为外螺纹结构,所述套筒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与所述可控钻头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二套筒的内侧为与所述套筒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数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第二套筒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内部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可控钻头的内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其中旋转件用于病患头骨的钻孔,其中微型电机可带动旋转件转动,从而达到钻颅的目的,其中套筒的外部与第二套筒的内侧均设置有螺纹,在第二套筒转动时,可通过螺纹旋转,实现套筒与微型电机的升降,完成旋转件的高度调节。
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单片机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有信号发射器,所述可控钻头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连接有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电性连接有升降电机与微型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7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