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摩擦片翘曲变形的液粘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7982.3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徐雅文;张东;刘聪;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F15B21/08;F15B11/16;F15B13/06;F16H5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纪德虎 |
地址: | 2240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测 控制 摩擦 片翘曲 变形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的—种用于预测和控制摩擦片翘曲变形的液粘传动装置,包括动力支架、动力输入部件、动力输出部件和摩擦片翘曲变形控制机构,动力输入部件包括输入轴、匚形的主动片支座、以及主动片支座内部的主动油盘、设置在主动油盘端部的主动片和动力输入辅助装置;动力输出部件包括输出轴、被动盘、被动片支座、被动片和动力输出辅助装置;摩擦片翘曲变形控制机构在主动片和被动片的周侧均布的若干圆弧钢片,圆弧钢片和主动片支座之间、圆弧钢片和被动片支座之间均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圆弧钢片和主动片或者被动片之间还设置有电阻性圆弧应变片。本发明通过液压回路和电阻性圆弧应变片实现对液粘差传动装置的摩擦片径向约束,达到控制翘曲变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粘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摩擦片翘曲变形的液粘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粘性传动是利用液体的粘性或剪切力传递动力的一种新型流体传动形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可实现无级调速,具有启动平稳,可控性高等显著优点。由于摩擦副系统中热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摩擦片沿径向方向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从而对液粘柔性传动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现有绝大部分技术都是通过在摩擦片表面开设冷却油槽的方式对摩擦片进行油液冷却,降低了摩擦片内部的热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翘曲变形的发生概率,例如,在 CN107339350A公开专利中,通过给离合器摩擦片表面设计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槽型,增加油槽区的过油能力,提升散热能力,减少摩擦片的变形量;在CN112518194A公开专利中,通过对可变支撑体系的控制,即不同的约束,实现了对地下管线的变形量控制。上述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各有优势,然而,现有的技术方案缺乏如何预测及控制摩擦片的翘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摩擦片翘曲变形的液粘传动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摩擦片翘曲变形的液粘传动装置,包括动力支架、动力输入部件、动力输出部件和摩擦片翘曲变形控制机构,
动力输入部件包括输入轴、匚形的主动片支座、以及主动片支座内部的主动油盘、设置在主动油盘端部的主动片和动力输入辅助装置;主动油盘、主动片支座和动力输入辅助装置安装在输入轴上;
主动油盘设有内腔,其与主动片支座形成控制主动片径向移动的油缸;主动油盘位于油缸外围设置复位弹簧和弹簧挡圈,用于调节主动片回归初始状态;弹簧挡圈固定在输入轴上;
动力输出部件包括输出轴、被动盘、被动片支座、被动片和动力输出辅助装置;被动片支座和动力输出辅助装置安装在输出轴上,被动片安装在被动盘上,被动片支座和被动盘均固定在输出轴上;
摩擦片翘曲变形控制机构在主动片和被动片的周侧均布的若干圆弧钢片,圆弧钢片和主动片支座之间、圆弧钢片和被动片支座之间均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圆弧钢片和主动片或者被动片之间还设置有电阻性圆弧应变片。
进一步的,动力输入辅助装置包括左轴承端盖、输入轴透盖、左轴承内端盖、左支撑轴承和左定位轴承;动力输出辅助装置包括输出轴透盖、右轴承端盖、右支撑轴承和右定位轴承;动力输入辅助装置、动力输出辅助装置和动力支架紧固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左轴承端盖、输入轴和主动油盘内设置输入油孔道,液压油从外部接入左轴承端盖输入油孔道入口;输入轴输入油孔道设置两个出油口,其中一个出油口连接主动片支座上的液压缸另一个出油口连接油缸。
进一步的,被动片支座、输出轴透盖和输出轴设置输出油孔道,液压油从外部接入输出轴透盖,进而进入输出轴的输出油孔道,输出轴的输出油孔道设置两个出油口,其中一个出油口与被动片支座内的输出油孔道相联,进而油液输出到液压缸;另一个出油口通向主动片和被动片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7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多工况稳定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