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门限属性的数据加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8351.3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龙毅宏;刘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门限 属性 数据 加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门限属性的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数据加密方法涉及服务端的属性私钥生成器、密钥服务器、属性及属性私钥秘密份额管理器,用户端的用户、密钥客户端程序和密码组件;
所述属性私钥生成器用于生成用户属性所对应的私钥即属性私钥;所述用户属性是反映用户特征的信息;
所述密钥服务器是用户申请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时与用户端的密钥客户端程序进行交互的服务端的系统组件;所述属性私钥是用户属性所对应的私钥;所述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指服务端和用户端分别保存的与属性私钥有关并能恢复属性私钥的秘密;
所述属性及属性私钥秘密份额管理器对用户的属性以及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进行管理;所述属性及属性私钥秘密份额管理器有用户数据库,用于存放用户属性以及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
所述用户是具有用户属性、需要使用属性私钥进行数据解密操作处理的个人、机构或系统;
所述密钥客户端程序是用户申请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时所使用的与密钥服务器进行交互的用户端程序;
所述密码组件是用户端进行密码运算、存储用户密钥以及存储属性私钥的秘密份额的软件组件或软硬件结合的组件;
所述用户、密钥客户端程序和密码组件统称为用户方;
所述基于门限属性的数据加密方法涉及双线性映射e:G1×G2→GT;G1、G2为加法群,GT为乘法群;群G1、G2、GT的阶为素数n;群G1、G2的生成元分别为P1、P2;
针对以上所述双线性映射还定义有ei(V,T),i=1或2:
e1(V,T)=e(V,T),其中V是群G1中的元,T是群G2中的元;
e2(V,T)=e(T,V),其中V是群G2中的元,T是群G1中的元;
所述属性私钥生成器有一个[1,n-1]内的主密钥s,有一个主公钥Ppub=[s]Pj,j=3-i,其中[]表示对群G1和G2中的元的多倍点加运算;
一个用户属性A被映射到群Gi中的一个元GA,i=1或2;GA称为属性A对应的公钥即属性公钥;用户属性A同时对应有一个私钥即属性私钥dA,dA=[s]GA或dA=[s-1]GA,其中s-1是s的模n乘法逆;
一个用户的用户属性A所对应的私钥dA被分解为dA=dAs+dAu,或者被化解为dA=[dAu]dAs或dA=[dAs]dAu,其中dAs作为属性私钥dA的服务端的秘密份额被保存在属性及属性私钥秘密份额管理器的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中,dAu作为属性私钥dA的用户端的秘密份额被保存在用户端的密码组件中;
当数据加密方使用门限属性集S=(A1,…,Am|t,m)对数据加密时,其中m≥2,m≥t≥1,数据加密方按如下方式进行数据加密:
在[1,n-1]内随机选择一个整数z,将z映射到群Gi中的一个元GS,其中i=1或2,GS称为门限属性集S=(A1,…,Am|t,m)对应的公钥;
将GS作为一个非门限属性集或一个属性对应的公钥,按照使用非门限属性集对应的公钥或属性公钥对数据加密的方式,使用GS对数据进行加密;
以n为模运算的模,按(t,m)门限秘密共享将z分解为[0,n-1]内的m个整数秘密份额z1,…,zm;
利用属性A1,…,Am对应的公钥分别对z1,…,zm加密得到z1,…,zm的密文enc_z1,…,enc_zm;
z1,…,zm的密文enc_z1,…,enc_zm与被加密的数据一起形成最终的加密数据;
所述数据加密方是用户方或用户方之外的其他系统或实体;所述数据加密方使用其密码组件对数据进行加密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3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