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数控机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8712.4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01D36/00;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林国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数控机床 | ||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加工装置、螺旋推送组件、旋转分料组件、循环组件和排料组件;所述机床本体内部设有加工腔,所述加工装置安装在加工腔内;所述加工腔的下方设有输送腔,且两者连通,所述螺旋推送组件安装在输送腔内;通过在加工腔下方依次设有输送腔、分离腔、蓄水腔和排料腔,并通过螺旋推送组件和旋转分料组件对铁屑和冷却液进行输送和分离,使用循环组件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利用,使用排料组件对集中的废料进行清理,该机床无需工人对加工产生的铁屑进行清理,避免与铁屑接触产生划伤,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能够根据已编好的程序,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现有的数控机床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方面相比较传统的机床获得了质的飞跃,但无论是传统机床还是数控机床上都未设置清理装置,在零部件加工完毕后还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清理,浪费时间,并且手动清理铁屑很容易对动作人员手部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加工装置、螺旋推送组件、旋转分料组件、循环组件和排料组件;
所述机床本体内部设有加工腔,所述加工装置安装在加工腔内;所述加工腔的下方设有输送腔,且两者连通,所述螺旋推送组件安装在输送腔内;所述输送腔远离加工腔的一端下方设有分离腔,且两者连通,所述旋转分料组件安装在分离腔内;
所述分离腔的下方分别设有蓄水腔和排料腔,所述蓄水腔和所述排料腔分别与分离腔下端的两侧连通;
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过滤组件、水泵和出水管;所述过滤组件固定在蓄水腔开口处,所述过滤组件的活动端表面与转筒的圆周面活动贴合,且当过滤组件的活动端凸入卡槽内时,过滤组件的过滤孔打开,当过滤组件的活动端与转筒的圆周面贴合时,过滤组件的过滤孔关闭;
所述水泵位于蓄水腔内,所述出水管位于加工腔内,且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排料组件安装在排料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腔的侧壁倾斜设置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下端与输送腔的上端连接;
所述循环组件的输出端位于导流面上,且循环组件的输出端朝向导流面。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腔为横向设置的圆形柱状腔体;所述螺旋推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和螺旋叶片;
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活动贯穿输送腔的两端,且第一转动杆的中轴线与输送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螺旋叶片套设在第一转动杆上;
所述机床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的侧壁与输送腔的内壁间隔设置在0.5mm-1mm。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腔为横向设置的圆形柱状腔体,所述分离腔的截面分为相等的四部分,且分别位于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所述输送腔与分离腔左上部分连通,所述蓄水腔与分离腔左下部分连通,所述排料腔与分离腔右下部分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分料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和转筒;
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贯穿分离腔的两端,且第二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分离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转筒套设在第二转动杆上,且转筒和第二转动杆的中轴线重合,转筒的侧壁与分离腔的内壁活动贴合;
所述机床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