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反应装置与一种5-硝基吡啶-3-甲酸的连续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9028.8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杰;苏德泳;蔡艳;林智杰;姚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罕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C07D213/80;C07D213/8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反应 装置 硝基 吡啶 甲酸 制备 方法 | ||
一种连续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连续反应器、第一泵、第二泵、产物容器;连续反应器具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以及出口,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产物容器均为聚四氟乙烯容器;第一加料器和第二加料器位于氮气气氛中。还有一种5‑硝基吡啶‑3‑甲酸的合成方法,其利用前述连续反应装置以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中间体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反应装置与一种5-硝基吡啶-3-甲酸的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5-溴异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本申请提及的5-硝基吡啶-3-甲酸鲜少有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出现,或者有文献或者资料公开出来。由于该分子的特性,独特的合成路线,独有的较高的收率问题,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
由于该分子的特性,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这是由无数次试验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独创性、较高产率和较短反应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的,其他路线基本无法有较高产率或者能够接受的反应时间。尤其是没有注意到本申请的生产风险的实际问题,更没有采取与本申请同样或类似的方法去进行装置上的改进。
此外,现有技术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5-硝基吡啶-3-甲酸本身非常不稳定,在聚集了一定量后,容易发生分解甚至产生爆炸,该物质往往只能少量随制随用,但是这样不能满足较大量的原料需求。而且本申请的原料5-氨基吡啶-3- 甲酸是要氧化制备产物,这本身也非常危险,经反复对比试验,利用间歇式反应器,如反应釜,四口瓶等,即使全程氮气保护,在反应物和产物聚集到一定量时,危险性依然较高,出现了爆炸的情况。因此,间歇式进行此反应是非常危险的。即使进行严格的氮气保护,也没有明显地减弱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从5-氨基吡啶-3- 甲酸出发,直接氧化得到5-硝基吡啶-3-甲酸,反应过程非常危险,即使氮气保护也无法显著地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连续反应器解决了该问题,二是产物5-硝基吡啶-3-甲酸本身很危险,甚至不能暴露在常温的空气中,这在本申请中都得到了解决。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连续反应器、第一泵、第二泵、产物容器;连续反应器具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以及反应器出口,连续反应器中的盘管体积不小于30ml;第一泵的入口连接的进液管插入第一加料器中,第一泵的出口连接的出液管连接第一入口;第二泵的入口连接的进液管插入第二加料器中,第二泵的出口连接的出液管连接第二入口;反应器出口的出液管插入产物容器中。
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产物容器均为聚四氟乙烯容器;第一加料器和第二加料器位于氮气气氛中;产物容器中具有不少于1000ml的冰水混合物。
进一步地,第一泵、第二泵是连续流反应器泵,且流路可拆开;第一加料器和第二加料器溶剂不小于1L,产物容器容积不小于5L;连续反应器具备恒温控制,连续反应器外壳为不锈钢。
一种5-硝基吡啶-3-甲酸的连续制备方法,使用前述的一种连续反应装置以进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取步骤:控制体系在15-25℃之间,将5-氨基吡啶-3-甲酸以 0.5g/min以下的速度加入并溶解于浓硫酸中,每10g的5-氨基吡啶-3-甲酸匹配 25ml的浓硫酸,得到第一原料,保持氮气气氛将其放入第一加料器。每10g的 5-氨基吡啶-3-甲酸匹配60ml的双氧水及120ml的发烟硫酸,控制体系在15-25℃之间,将双氧水以0.5ml/min以下的速度滴加于发烟硫酸中,得到第二原料,保持氮气气氛将其放入第二加料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罕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罕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0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