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1230.4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时爽;陈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7/65;E01D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面 专用 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包括环氧树脂A组分和树脂B组分,所述环氧树脂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双酚A环氧树脂100份、橡胶增韧剂0‑10份、稀释剂3‑15份、偶联剂1‑5份,所述树脂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20‑70份、常温固化剂20‑50份;其中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是将脂肪胺和卤代烷溶于溶剂构成反应体系,在40‑90℃,乙醇钠催化作用下,反应5h‑8h制备而成。本发明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的制备方法简单,粘结强度高,柔韧性能优异,防水性能好,可广泛用于大跨径钢桥面铺装、隧道铺装及水泥桥面铺装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阶热拌环氧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桥梁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材料新结构的广泛应用使得悬索桥、斜拉桥等大跨径桥梁建设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钢桥面铺装技术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环氧沥青混合料是钢桥面铺装、路面磨耗层、超重载交通道路的理想筑路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从60年代开始研究并推广使用环氧沥青混合料。日本、美国和荷兰等国家都拥有生产环氧沥青的公司,并且对环氧沥青在钢桥面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内对环氧沥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自2000年成功将环氧沥青应用于南京长江二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国内许多大桥的桥面铺装工程均采用了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材料。其优越性能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很有竞争力,但其技术的复杂性与较高的经济代价又使人望而却步,因此有关该项技术的关键,许多国家都守口如瓶,或者都申请了产品专利。这对于我国今后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推广应用是一个较大的障碍,因此,进行国产环氧沥青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国产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的成功开发,将会大大降低桥面铺装的工程造价与使用成本,同时拥有自己的环氧沥青技术,也便于在日后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环氧沥青铺装性能,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因此,环氧沥青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中,普遍采用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这种防水粘结层的优点在于:防渗水效果好,粘结力强,拉拔强度高。我国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江苏润扬大桥、天津大沽桥、苏通大桥等均采用此种防水粘结层形式,通车以来铺装结构未出现任何破坏,效果良好。但是针对热拌环氧用的二阶粘结层材料国内还未见报道,该技术一直被日本株式会社垄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克服了钢桥面铺装环氧粘层粘结强度不足、防水性能不足、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专用二阶热拌环氧粘层油,:包括环氧树脂A组分和树脂B组分;所述环氧树脂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双酚A环氧树脂100份、橡胶增韧剂0-10份、稀释剂3-15份、偶联剂1-5份,所述树脂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20-70份、常温固化剂20-50份;所述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分子结构:
其中,R1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油基、十六烷基、十八羰基、9-十八烯羰基或对4-辛基苯基,R2=CH2CH2或CH2CH2CH2,R3=H或CH3,R4=H或CH3。
进一步的,所述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脂肪胺和卤代烷溶解在50ml溶剂中,构成反应体系,在40~90℃,乙醇钠催化作用下,反应5h-8h,制得二阶热拌环氧高温固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1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