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2559.2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5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卜子雯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管路 系统 密闭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及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采用所述检测设备与船舶管路系统中的待测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待测管路的一端密封连接;压力检测部,所述压力检测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待测管路的另一端;输压部,所述输压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部,所述输压部施加压力到所述待测管路。所用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简单,便于检测人员操作,检测过程能够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检测设备结构简单便于获得,有效解决了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检测不便的问题,利于在船舶制造业中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船舶体量大,建造周期长,设计工艺多,船舶上的管路系统,作为船舶建造工作的主体,管路系统建设完成后需完成查线,冲洗,试压,复原四个基本程序,其中,试压作为检测管路系统密闭性是否符合要求尤为重要;整个管路系统施工周期长,管路布置空间密集狭小,各区域内相关设备多,不同区域还采用不同的施工队,待整个管路系统完工再进行总管路试压报验现实中往往存在很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检测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与船舶管路系统中的待测管路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待测管路的一端密封连接;压力检测部,所述压力检测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待测管路的另一端;输压部,所述输压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部,所述输压部施加压力到所述待测管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密封部与待测管路密封连接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将压力检测部与待测管路另一端密封连接,压力检测部另一端与输压部密封连接,输压部产生压力经由压力检测部直到待测管路,此时压力检测部与待测管路内压力情况相同,压力检测部上读数达到预定压力值后输压部停止供压,并对于整个系统进行保压处理,在到达预定时间后观察压力检测部上的读数变化情况,并与之前的预定压力比较,若两次的读数在排出误差干扰下满足要求,则该段待测管路具有符合要求的密闭性,所用检测设备结构简单便于获得,有效解决了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检测不便的问题,利于在船舶制造业中广泛推广。
较佳地,所述压力检测部包括集气装置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集气装置一端与所述待测管路密封连接,所述集气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压部密封连接,所述集气装置上开有测压孔,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测压孔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集气装置两端分别与待测管路和输压部进行密封连接,通过对压力检测装置的读数获得集气装置和待测管路内的压力值,压力检测部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压力检测部在不影响待测管路结构的前提下精准的获得了待测管路内的压力情况,利于保证检测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较佳地,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适配连接装置,所述适配连接装置一端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待测管路的端面匹配,所述适配连接装置的另一端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压力检测部的端面匹配。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船舶上的管路存在多种不同大小的法兰盘,检测设备还包括适配连接装置,适配连接装置分别与待测管路和压力检测部密封连接,在检测设备与待测管路连接时,可以选用与待测管路端面法兰盘相匹配的适配连接装置,适配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制造,适配连接装置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检测设备使用时的兼容性,给检测设备与待测管路的连接带来了便利。
较佳地,所述输压部包括压力传输装置、加压装置,所述压力传输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加压装置密封连接,所述压力传输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检测部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