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2571.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曹雄智;杨畅;张青青;魏伟;李敏;熊晓玲;王雪;朱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F11/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拔 铁路 隧道 口紧 救援 设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几何模型,其中,所述几何模型包括避难空间、横通道和疏散站台,所述横通道连接在两座隧道之间,用于联通两座隧道,所述横通道与主隧道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护门;所述避难空间设置于横通道中部;所述疏散站台设置在所述隧道内部;
获取所述隧道的建设参数、通过所述隧道的列车参数、疏散速度以及所述隧道的空气质量参数统计数据;
基于所述几何模型、所述建设参数、所述列车参数、所述疏散速度和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构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动态模型;
构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动态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列车参数、所述疏散速度和所述空气质量参数,构建列车模型;
基于所述横通道的参数设计构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模型,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模型的长度包括明线段长度与两端洞口段长度,且所述明线段与任意一端所述隧道的洞口段长度之和不小于列车长度;
基于所述列车参数和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模型,设置若干所述防护门的宽度和疏通人员数量,分别计算人员疏散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T1,获取最小防护门宽度和最优防护门宽度,并拟合导出所述疏通人员数量与所述防护门的宽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和关系计算式;
基于所述最优防护门宽度,设置若干所述横通道的间距和所述疏通人员数量,分别计算人员疏散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T2,获取最大横通道间距和最优横通道间距,拟合导出所述疏通人员数量与横通道间距的关系曲线和关系计算式;
基于所述最优防护门宽度和所述最优横通道间距,设置若干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站台宽度和疏通人员数量,分别计算人员疏散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T3,获取最小站台宽度和最优站台宽度,拟合导出所述疏通人员数量与所述站台宽度的关系曲线和关系计算式;
基于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动态模型,计算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结构设计参数,设计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通道设置有缓坡段,所述缓坡段的坡度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参数包括隧道长度、断面尺寸;所述列车参数至少包括列车编组数量、列车长度、列车通过速度、列车标准及超载乘客人数、乘客的年龄、性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动态模型还包括获取避难空间长度l和避难空间面积容量A,所述避难空间长度l为紧急救援站长度减去明线段长度,所述避难空间面积A如下式所示且大于列车人数量P×0.5m2,
A=4*(2Y-2L),
其中,Y表示列车长度,L表示明线段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结构设计参数,设计所述隧道口紧急救援站包括:
根据疏散人数需求,基于疏通人员数量与所述防护门的宽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式、所述疏通人员数量与横通道间距的关系计算式和所述疏通人员数量与站台宽度的关系计算式,计算所述最小防护门宽度、所述最大横通道间距、所述最小站台宽度;并计算最优防护门宽度、所述最优横通道间距、所述最优站台宽度;
根据紧急救援站设计长度需求,基于所述列车长度和所述明线段长度L计算避难空间长度l;
根据疏散人数避难空间需要,采用所述避难空间面积容量A的计算式,计算得到所述避难空间的最小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5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