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角度纳米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3022.8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天安;陈强;许敏;谢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0 | 分类号: | A61B18/00;A61B8/08;A61B8/12;A61B17/3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纳米 装置 | ||
一种多角度纳米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长软管,所述长软管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长软管内部设置有若干相互绝缘的电极线,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可以推动电极线伸出长软管前端的滑块,这些电极线伸出长软管前端时等距离展开且整体呈伞状设置,所述电极线在展开的区域部分为裸露电极头,余下区域部分均覆盖有绝缘膜,所述长软管前端对接有电极线可通过的针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角度纳米刀装置,消融术后,通过构建的超声内镜药物输送通道,将肿瘤药物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达到联合治疗目的。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术费用高、创伤大、患者无法耐受等局限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纳米刀装置。
背景技术
胰腺癌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被称为“癌中之王”。2018年全球癌症数据统计显示,胰腺癌新发病例458918例,死亡病例432242例,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四位[1]。胰腺癌因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影像检出率低,初诊时仅有15~20%的患者可行外科切除。即使得以行外科切除,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0-25个月,1年内复发率约50~70%。对于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及术后复发的患者,目前指南推荐治疗方案为全身化疗或联合放疗,以期遏制胰腺恶性细胞的生长,但是预后仍较差,平均生存期仅约6-12个月,因此胰腺癌的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探索安全、有效治疗胰腺癌新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些年,在电穿孔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调制而成的脉冲电场(pulse electricfields,PEFs)治疗肿瘤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突破口之一。其中,脉宽为纳秒级的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 electric fields,nsPEFs),又称纳秒刀,是一种瞬间释放出很高能量的物理消融方法,它的脉冲宽度小于细胞外膜的充电时间,可以在细胞膜完全充电之前跨膜直接作用于细胞核,诱导细胞凋亡。正是基于脉冲持续时间短这一特点,该能量并不会引起明显的温度变化,从而可以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的热敏组织。此外,既往研究显示,nsPEFs消融治疗后,肿瘤组织质地变软,细胞通透性增加,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药物使用剂量。这种作用时间短、不造成热损伤,具有药物增敏效应等优势,使得nsPEFs一经出现,即在胰腺癌治疗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较成熟的产品是美国Angiodynamics公司生产的纳米刀系统,设备主要由发生器和同步器2部分组成。发生器是消融设备的主体,包括消融电极针、治疗计划软件、可自动切换的电极输出端、触摸屏或键盘输入设备及脚踏板等。消融电极分为单针双极(16G)和多针单极(19G)2种规格,可以根据病灶情况选择使用。采用单极多针消融时根据病灶大小至少要有2个或更多电极,2个探针之间的最佳距离为1~2cm,连续给予90次脉冲宽度为100纳秒ns)、电压1500V的高压直流脉冲后,电场可将细胞表面的磷脂双分子层击穿。根据肿瘤的形状,可适形布针,纳米刀系统最多可连接6个电极。
目前胰腺癌消融实施路径,包括:1)经皮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消融部位,但常因胃肠气干扰,病灶显示困难,同时穿刺路径过长,难以避开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2)在开腹直视下,切开组织暴露病变区域,放置电极针。遗憾的是,外科手术仍具有费用高,创伤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等局限性。
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结构,精准穿刺病灶组织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角度纳米刀装置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角度纳米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长软管,所述长软管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长软管内部设置有若干相互绝缘的电极线,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可以推动电极线伸出长软管前端的滑块,这些电极线伸出长软管前端时等距离展开且整体呈伞状设置,所述电极线在展开的区域部分为裸露电极头,余下区域部分均覆盖有绝缘膜,所述长软管前端对接有电极线可通过的针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3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