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3065.6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3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创辉;张学伟;原志锋;覃家海;林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6;F26B21/12;F25B30/02;F25B31/00;F25B41/20;F25B41/24;F25B41/3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高温 烘干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泵烘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本发明在热风烘干的基础上,加入热源烘干,一方面增强了烘干效果,提升烘干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空气处理模块还能对热源散发在烘干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以此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能耗,达到环保节能效果。此外,空气处理模块的热回收器冷却端也对空气管道中的空气进行了热量回收,热回收器加热端利用回收的热量加热空气,进一步节能。沿空气管道进出风方向,在热回收器加热端之后设置一个油冷却器,将压缩机内的热油输送到油冷却器中,通过热油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实现对热油热量的回收,并且利用回收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烘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烘干技术具有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烘干品质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其优异的节能效果已被国内外的各种试验研究所证明。热泵烘干机中加热空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回收干燥室排出的温湿空气中所含的显热和潜热,需要输入的能量只有热泵压缩机的耗功,与普通干燥装置相比,具有消耗少量功即可制取大量热量的优势。
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高温热泵烘干机组利用逆卡诺原理,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并把它传递给被加热的对象(温度较高的物体),其工作原理与制冷机相同,都是按照逆卡诺循环工作的,所不同的只是工作温度范围不一样。高温热泵烘干机组,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换热器)和膨胀阀四部分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热)、压缩、冷凝(放热)、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外部低温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烘干房中,冷媒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
物料烘干过程是一个巨大的耗能过程,据统计,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里用于烘干所消耗的能量占全国总能耗的7%-15%。随着烘干热泵装置不断地迭代更新,现有的烘干热泵装置已能很好地完成物料烘干的工作。然而随着烘干热泵装置应用逐渐增多,烘干热泵装置的缺陷也纷纷涌现,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处理难干物料,耗能严重的问题。现有的烘干热泵装置通常是对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再加热,以获取低湿高温的热风,之后再将低湿高温的热风送至烘干箱中,对物料进行烘干。当遇上难以烘干的物料时,由于现有的烘干热泵装置仅具有热风烘干功能,因此只能不断延长设备的作业时间,直至完成烘干目标。现有的烘干热泵装置无热回收功能,无法有效回收回风中的大量热量,作业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导致更多能量的消耗,造成能量浪费;此外,作业时间的延长还会严重影响烘干生产效率,超过烘干时限。现有的烘干热泵装置处理难干物料用时长,效率低,能耗高,已成为了空调系统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提升烘干效率、减少能耗的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及控制方法能提升烘干效率、减少能耗。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回收高温烘干装置,包括:空气处理模块和热泵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空气管道以及沿空气管道进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热回收器冷却端、蒸发器、风机和热回收器加热端;所述空气管道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道与烘干室连通,空气管道的进风口通过回风管道与烘干室连通;所述热泵模块与蒸发器连接,还与设于烘干室内的加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用于向加热盘管输送热源;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用于对烘干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回收、除湿以及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3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