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4287.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许达;吕洋;刘彦章;刘中波;史瑞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达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00 |
代理公司: | 青海中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4 | 代理人: | 高清峰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眼睑 下至 复合 线性 阵列 | ||
本发明涉及整形外科手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包括由双平行交叉牵引和锚区加固共同构成的复合线性阵列,所述双平行交叉牵引由I‑D‑L和K‑C‑J两个线性阵列共同组成双平行交叉阵列,经过埋入21G 60mm的PPDO小V线后,再经由手法牵引获得,并同时形成锚区,所述锚区埋入29G 38mmPPDO平滑线,给与锚区加固;本发明公开的方法采用线材操作,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等微创特点,而非传统开放型手术那样需要使用手术刀切开,出血多、恢复慢、需要缝合等,如果对下眼睑下至效果不满意,可以手法施力使得线材的倒刺脱离把持点,或使用外科钳取出线材,使下眼睑恢复原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形外科手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
背景技术
下眼睑下至术是一种眼部的整形外科手术,该手术通过外科操作,使下眼睑缘的中、外段移至外下方。这样一来,使得眼球暴露更多,术后可以获得睁眼更大的效果。但传统外科手术操作切口大、出血多,术后求美者如果对疗效不满意则难以复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包括由双平行交叉牵引和锚区加固共同构成的复合线性阵列,所述双平行交叉牵引由I-D-L和K-C-J两个线性阵列共同组成双平行交叉阵列,经过埋入21G 60mm的PPDO小V线后,再经由手法牵引获得,并同时形成锚区,所述锚区埋入29G 38mmPPDO平滑线,给与锚区加固。
优选的,所述双平行交叉阵列中的I-D、K-C、L-D、J-C的间距均为30mm,且使用21G60mm的PPDO小V线,抽出线材后由双向倒刺的中点处对折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锚区埋入的29G 388mmPPDO平滑线,分两组埋植线材,每组5排,两组相邻的两排呈30°交叉。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下眼睑下至的复合线性阵列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方法采用线材操作,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等微创特点,而非传统开放型手术那样需要使用手术刀切开,出血多、恢复慢、需要缝合等。
(2)、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如果对下眼睑下至效果不满意,可以手法施力使得线材的倒刺脱离把持点,或使用外科钳取出线材,使下眼睑恢复原状。
(3)、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材出现吸收,如过出现效果维持不佳,可以再次进行补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双平行交叉牵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锚区加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达,未经许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42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