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石墨提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6534.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茜;卢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瑞达新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15 | 分类号: | C01B32/2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石墨 提纯 装置 | ||
1.一种高温石墨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控温旋向接触式反应装置、旋向作用固汽分离装置、余热回收装置、石墨降温纯度保持装置和混合原料初级进料管,所述混合原料初级进料管的一端接入石墨与保护气体的混合物,所述多级控温旋向接触式反应装置连通设于混合原料初级进料管的另一端上,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多级控温旋向接触式反应装置的一输出端连通,所述旋向作用固汽分离装置与多级控温旋向接触式反应装置的另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石墨降温纯度保持装置与旋向作用固汽分离装置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石墨降温纯度保持装置还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多级控温旋向接触式反应装置包括高温提纯保护外壳、石墨螺旋输送管、空气螺旋输送管、多级燃料阀组、多级热风阀组和燃料存储箱,所述高温提纯保护外壳呈中空圆柱形腔体设置,所述高温提纯保护外壳的顶部关于中心处向两外侧延伸分别设有石墨初级出料管和高温气体出料管,所述石墨初级出料管和高温气体出料管对称且向外侧弯折设置,所述高温提纯保护外壳的底部关于中心处向两外侧延伸分别设有石墨初级进料管和高温气体进料管,所述石墨初级进料管与混合原料初级进料管相连通,所述高温气体进料管与余热回收装置相连通,所述石墨初级出料管与旋向作用固汽分离装置相连通,所述高温气体出料管与余热回收装置相连通,所述石墨螺旋输送管、空气螺旋输送管呈螺旋交叠式设于高温提纯保护外壳内,所述石墨螺旋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石墨初级进料管和石墨初级出料管连通,所述空气螺旋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气体出料管和高温气体进料管连通,所述空气螺旋输送管与余热回收装置之间均匀连通设有进气管,所述多级热风阀组均匀连通设于进气管上,所述燃料存储箱设于高温提纯保护外壳的一侧上,所述多级燃料阀组均匀连通设于进气管靠近高温提纯保护外壳的一侧与燃料存储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石墨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降温纯度保持装置包括石墨降温箱、石墨纯化出口管道、杂质冷凝箱、进风道、冷风装置、预热装置、热泵、杂质出口管道、冷凝管和进气机,所述石墨降温箱呈中空腔体设置,且所述石墨降温箱的底部呈漏斗形设置,所述石墨纯化出口管道连通设于石墨降温箱的底部,所述杂质冷凝箱设于石墨降温箱的正上方,所述冷凝管连通设于杂质冷凝箱的底部与石墨降温箱的顶部之间,所述杂质冷凝箱呈底部为漏斗形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杂质出口管道连通设于杂质冷凝箱的底部,所述冷风装置设于杂质冷凝箱的顶部,所述进风道平行设于冷凝管的一侧,所述进风道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进气机设于进风道远离石墨降温箱的一侧,所述进风道的底部与进气机之间连通,所述预热装置设于进风道的顶部一侧,所述冷风装置与预热装置设于同一高度处,所述热泵设于预热装置和冷风装置之间,所述热泵的制热端与预热装置连接,所述热泵的制冷端与冷风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石墨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向作用固汽分离装置包括旋向分离腔、分级轮、石墨二级混杂进料管、石墨二级出料管、石墨杂质出料管和杂质出料管,所述旋向分离腔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石墨二级混杂进料管设于旋向分离腔的一侧上,所述石墨二级混杂进料管与石墨初级出料管连通,所述分级轮设于旋向分离腔的内顶部,所述分级轮的外部于旋向分离腔内形成设有旋风分离区,所述石墨二级混杂进料管与石墨杂质出料管设于旋向分离腔的两侧且相对设于旋向分离区的两侧上,所述石墨二级出料管连通设于旋向分离腔的底部,所述石墨二级出料管呈折L形设置,所述石墨二级出料管的底部连通设于石墨降温箱的侧壁上,所述杂质出料管设于旋向分离腔的顶部一侧,且所述杂质出料管也为折L形设置,所述杂质出料管的顶部另一侧与杂质冷凝箱的侧壁连通,所述石墨杂质出料管的另一端折向连通设于石墨二级混杂进料管与石墨初级出料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瑞达新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瑞达新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5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机器人火车共速装置
- 下一篇:氢燃料电池性能的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