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7466.9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7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舒爱荣;谢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创技盟电子(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采样 组件 fpc 线路板 装置 框架 | ||
一种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在上横梁主体的左侧设有上横梁左侧凸部,在上横梁主体的右侧设有上横梁右侧凸部;在下横梁主体的左侧设有下横梁左侧凸部,在下横梁主体的右侧设有下横梁右侧凸部;在左立柱主体的上部设有左立柱上凹槽,在左立柱主体的下部设有左立柱下凹槽,在右立柱主体的上部设有右立柱上凹槽,在右立柱主体的下部设有右立柱下凹槽;上横梁左侧凸部插在左立柱上凹槽内,上横梁右侧凸部插在右立柱上凹槽内,下横梁左侧凸部插在左立柱下凹槽内,下横梁右侧凸部插在右立柱下凹槽内。本发明具有承受压力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框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模组电芯的电压和温度需要时实进行检测,因此,在电芯的每个单体电池都分别设有电压器件和温度传感器,现有技术中,这些电压器件和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都是通过线束与新能源汽车的相应电路连接的。线束连接存在结点复杂、线束占用空间大,降低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线束连接的方式不便于智能制造。
由于适合于动力电池模组电芯采样组件使用的FPC线路板,其单件的外形尺寸长度都在1000mm以上,现有的FPC压合装置,无论是单开口压合装置,还是双开口压合装置都适合于面积较小的FPC线路板的压合。尤其是由于适合于动力电池模组电芯采样组件使用的FPC线路板需要比较大的压力压合,一般都在三个以上的油缸共同作用,现有的压合机的框架承受不了大压力的压合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承受大压力的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框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主体,在所述上横梁主体的左侧设有上横梁左侧凸部,在所述上横梁主体的右侧设有上横梁右侧凸部;所述下横梁包括下横梁主体,在所述下横梁主体的左侧设有下横梁左侧凸部,在所述下横梁主体的右侧设有下横梁右侧凸部;所述左立柱包括左立柱主体,在所述左立柱主体的上部设有左立柱上凹槽,在所述左立柱主体的下部设有左立柱下凹槽,所述右立柱包括右立柱主体,在所述右立柱主体的上部设有右立柱上凹槽,在所述右立柱主体的下部设有右立柱下凹槽;所述上横梁左侧凸部插在左立柱上凹槽内,所述上横梁右侧凸部插在所述右立柱上凹槽内,所述下横梁左侧凸部插在左立柱下凹槽内,所述下横梁右侧凸部插在所述右立柱下凹槽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上横梁主体包括上横梁底板,在所述上横梁底板上设有由若干条上横梁短板和若干条上横梁长板相互垂直布置后焊接而成的井字形上横梁框架,在所述井字形上横梁框架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上横梁左侧支撑板和上横梁右侧支撑板,所述上横梁左侧凸部设在所述上横梁左侧支撑板的下部外侧,所述上横梁右侧凸部设在所述上横梁右侧支撑板的下部外侧。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至少两条上横梁长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上横梁左突起部和上横梁右突起部,在所述上横梁左侧凸部上设有相应的上横梁左槽,所述上横梁左突起部插在所述上横梁左槽内;在所述上横梁右侧凸部上设有相应的上横梁右槽,所述上横梁右突起部插在所述上横梁右槽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下横梁主体包括下横梁底板,在所述下横梁底板上设有由若干条下横梁短板和若干条下横梁长板相互垂直布置后焊接而成的井字形下横梁框架,在所述井字形下横梁框架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下横梁左侧支撑板和下横梁右侧支撑板,所述下横梁左侧凸部设在所述下横梁左侧支撑板的上部外侧,所述下横梁右侧凸部设在所述下横梁右侧支撑板的上部外侧。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至少两条下横梁长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下横梁左突起部和下横梁右突起部,在所述下横梁左侧凸部上设有相应的下横梁左槽,所述下横梁左突起部插在所述下横梁左槽内;在所述下横梁右侧凸部上设有相应的下横梁右槽,所述下横梁右突起部插在所述下横梁右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创技盟电子(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创技盟电子(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7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