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PCR快速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9873.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潘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鹏宇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B01L9/06;B01F11/00;B01F15/06;C12M1/38;C12M1/34;C12M1/24;C12M1/10;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体 病原微生物 pcr 快速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PCR快速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排气口、旋转装置、支撑架、显示屏、检测器、机体、底座,本发明进行使用时,将装有试剂的试管垂直贯穿辅助转件伸入试剂架内部,试管的下半段会伸入旋转元件内部,通过多块加热件互相配合将试剂架内部的温度控制在适合试剂的温度,驱动电机,通过辅助转件与旋转元件互相配合带动试管进行转动,试管内部的试剂会因为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而转动,使得试管内部的试剂可以有效混匀在一起,便于实验人员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PCR快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PCR核酸分子诊断技术是病毒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PCR是利用DNA在体外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PCR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将PCR放置于试剂盒的内部,其检测过程可以分为核酸提取、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定性、结果判定和出具完成报告单,通过旋转元件对PCR管进行转动,在进行使用PCR检测设备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进行使用PCR检测设备时,通过PCR检测设备对螺原体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将检测相关的试剂成分分装于不同的试剂管中,将不同试剂管内的试剂取出集中装入PCR管,PCR在进行检测中,需要将PCR管放置于试剂盒的内部,由于PCR管放置在试剂盒内部是处于静止状态,使得PCR管内部的不同试剂无法有效混在一起,使得实验人员后期使用需要二次处理,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PCR快速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排气口、旋转装置、支撑架、显示屏、检测器、机体、底座,所述排气口连接在检测器上,所述检测器与机体通过电线连接,所述机体远离检测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检测器上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检测器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显示屏设在支撑架上,所述显示屏与检测器相通电。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有旋转元件、试管、分隔板、辅助转件、试剂架、连接板、加热件、电机,所述旋转元件设有五个,五个旋转元件等距横向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板与旋转元件相接通,所述连接板安装在试剂架底部,所述试剂架内部设有与之相连接的加热件,所述试剂架上设有五个辅助转件,五个辅助转件之间连接有分隔板,所述试管贯穿辅助转件伸入试剂架内部,所述试管通过试剂架与旋转元件相连接,所述试剂架设在检测器上。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元件包括有缓震元件、旋转滚件、固定腔、旋转轴,所述缓震元件安装在固定腔内部,所述缓震元件远离固定腔的一端与旋转滚件相接触,所述旋转滚件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板与电机相接通,所述旋转滚件与试管相连接。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震元件包括有滑弧片、减震弹簧、导杆、滑块、弧形弹件、固定块、滑杆、框体,所述滑弧片连接在导杆上,所述导杆朝向滑弧片的一端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导杆远离滑弧片的一端与弧形弹件相连接,所述弧形弹件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设有两根,两根滑杆通过固定块安装在框体上,所述框体安装在固定腔上,所述滑弧片与旋转滚件相接触。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滚件包括有滚筒、接触护片、通孔、连接护件,所述滚筒上设有通孔,所述滚筒内壁连接有连接护件,所述连接护件远离滚筒的一端设有接触护片,所述滚筒外壁与滑弧片相接触,所述滚筒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连接护件与试管相连接。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护件包括有摩擦阻片、弹垃条、壳体、弹性钢片,所述摩擦阻片设有多个,多个摩擦阻片连接在弹垃条上,所述弹垃条远离摩擦阻片的一端贴合在弹性钢片上,所述弹垃条、弹性钢片设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与滚筒、接触护片相连接,所述摩擦阻片与试管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鹏宇,未经潘鹏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埋采场覆岩类型评价标准及薄基岩加厚改造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侧打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