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模块电源初级侧的均流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0624.6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自飞;李鹏生;许鑫;宁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七四九(南京)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高红 |
地址: | 211899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江苏)自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模块电源 初级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模块电源初级侧的均流控制电路,其中,包括:所述初级侧电流采样电路对初级侧电流进行采样并与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连接,且所述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对输入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输出端与电流误差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误差放大器比较本电源初级侧的电流与本电源并联的其他电源初级侧的电流差异,并对误差信号放大;所述误差信号经电阻衰减网络调节并驱动可变电抗器,调整PWM控制器的COMP脚电压,从而调节PWM控制器的占空比,调整输出电压,达到调节输出电流,本发明采用受控阻抗调整PWM控制器的COMP脚电位,实现均流控制,达到各个并联模块输出电流均衡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块电源初级侧的均流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DC/DC模块电源,被广泛应用,但是模块电源在使用时常需要并联备份冗余或功率倍增。
目前的处理方法是:
1、采用含有均流功能的电源模块,即在次级侧增加均流母线引脚,在多模块并联时,通过均流母线引脚相连。
2、在模块电源原边均流的,但一般电路简单,多用于民用设备。
但是,目前的处理方法均流精度不高,不能应用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子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电源初级侧的均流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模块电源初级侧的均流控制电路,其中,包括:延时电路及初级侧电流采样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延时控制均流开关的导通和关断,防止电源启动时的误动作;所述初级侧电流采样电路对初级侧电流进行采样并与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连接,且所述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对输入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输出端与电流误差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误差放大器比较本电源初级侧的电流与本电源并联的其他电源初级侧的电流差异,并对误差信号放大;所述误差信号经电阻衰减网络调节并驱动可变电抗器,调整PWM控制器的COMP脚电压,从而调节PWM控制器的占空比,调整输出电压,达到调节输出电流。
优选的,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20及电容C10;所述电阻R13一端连接电源端+Vp1,另一端连接电阻R20、电容C10及均流开关,且所述电阻R20、电容C10另一端接地-Vin。
优选的,所述均流开关包括:MOS管Q2及反相器;
所述反相器包括:单元一三极管U2A、单元二三极管U2B、电阻R11、电阻R12及电阻R19;
所述单元一三极管U2A第1脚接地-Vin;
所述单元一三极管U2A第2脚连接延时电路;
所述单元一三极管U2A第6脚连接电阻R12、电阻R19及单元二三极管U2B第5脚,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源端+Vp1,且所述电阻R19另一端接地-Vin;
所述单元二三极管U2B第4脚接地-Vin;
所述单元二三极管U2B第3脚连接MOS管Q2的第1脚及电阻R11,且所述R1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端+Vp1。
优选的,所述初级侧电流放大电路包括:第二运放单元U1B、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
所述第二运放单元U1B第4脚接地-Vin;
所述第二运放单元U1B第5脚连接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及电容C2,且所述电阻R2及电容C1另一端接地-Vin;
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初级侧电流采样电路的正端,且所述电容C2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单元U1B第6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七四九(南京)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七四九(南京)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